罗振玉与清末民初历史文献学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JK0803_hl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罗振玉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1866年生于江苏淮安,祖籍浙江上虞。1940年卒于辽宁旅顺,享年74岁。罗氏年轻的时候曾致力于维新启蒙运动,在上海创办农报和东文学社。后来受辛亥革命刺激,思想极度保守,从事保皇复辟。1931年以后加入伪满洲国,成为汉奸。但在学术上,他却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他开辟了敦煌学、甲骨学、简牍学和古器物学四门学问,编印了大量的书籍,为保存中华文化和流传史料做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分六个部分来探讨他的学术。第一部分介绍他青少年时代的学术事迹。介绍他的治学根基和学术源流。第二部分介绍他三十岁以后从事维新启蒙和引进西学的事迹。第三部分介绍他入学部以后从事甲骨学、敦煌学和古器物学等新兴学问研究的事迹,并介绍他保存内阁大库档案和敦煌文献的贡献。第四部分介绍辛亥革命之后他到日本的学术表现,介绍了他对敦煌学、西北史地学、甲骨学、日本古书和古器物学的贡献。第五部分介绍他从日本回国的学术表现,介绍了他这一时期他为中国培养学术人才,创立东方文化研究机构与世界学术沟通,并继续从事敦煌学、甲骨学和古器物学的研究。第六部分综括介绍他的治学宗旨与学术源流,并分析他与王国维学术的不同。本文以清末民初的学术背景为出发点,考量罗振玉在历史文献学各个领域的成就与贡献,从而深刻总结罗振玉的治学精神、治学方法及在近代学术史上的地位。到目前为止,本文是第一部系统探讨罗振玉历史文献学成绩的博士论文。在此之前,学术界的研究大多以片断的研究为主,尚缺乏综贯的、深入的研究。学术界仅存的几部关于他的学术专著,大多为罗氏后人所作,且为人物传记式的研究。罗振玉和王国维的学问被称之为“罗王之学”,但整体上而言,王学的研究热,罗学的研究冷,这与罗氏国学大师的身份是极不相称的。学术需要争鸣,罗学的研究也需要不同的声音,罗氏后人单独从事研究的局面需要打破。本文的研究方法,为学术史的研究方法。既注重罗氏学术成果的总结与评价,又注重其学术活动与学术交往。并着力探讨一些不为人知的学术细节,对于理解他的学术精神与治学风格是有帮助的。本文的研究,围绕罗氏的历史文献学成绩展开,政治方面不作过多评价。本文主要侧重于罗氏对新发现史料的研究与刊布,阐明其对近代新史学和新国学的影响。笔者受限于专业需要和知识结构,因此对罗振玉整理敦煌西域出土物的成绩,加大了渲染。传统的研究,侧重于罗氏治学的外部表现,本文结合罗氏治学的具体领域,对罗氏内在的治学旨趣、学术性质、治学方法和学术源流进行了探讨。通过横向与纵向的比较,探讨他在清末民初历史文献史上的地位及贡献。本文还全面比较了罗王二人学术的异同,使人们对罗、王二人的学术有着更深刻的理解。
其他文献
在世界排坛,中国排球职业联赛还不为人所知。文章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主要运用文献综述法将中国以往的职业排球俱乐部和由郎平执教的广东恒大排球俱乐部进行比较分析,得出恒大
教育学如同其他学科一样,有着自己曲折发展的过程,从无到有,从不被承认到成为大学课程,从零星的思想到系统的理论,在不同的社会和思想背景下不同观点和理论有互相碰撞和争辩
<正>鸡精造粒是目前很多生产厂家所面临的比较严重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北京博邦食品配料有限公司和国内最先进的科研部门进行了合作,研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和移动计算技术的迅速发展,越来越来多的人喜欢通过移动设备上网获取信息。在这种新的移动环境下,我们可以随时随地运用互联网发布或收取数据信息,甚至是获
爱国主义教育是我国社会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然而随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爱国主义教育面临着困境与挑战。爱国主义的教育策略应着重从国家自媒体法律政策、网络道德体系、高校教
在镍生产以及镍电镀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低浓度硫酸镍溶液,是全球主要的重金属污染源之一。结合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可持续发展社会的实际要求和国情,本文采用离子
<正>绿色"净"界,"芯"动未来。再也没有任何一个词,能比环保更为恳切的昭示出我们的未来发展之路。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就是延续人类自身的发展。在这个大环境的驱使之下,海尔
近年来,企业拖欠劳动者工资的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特别是各地频现的拖欠农民工工资事件尤为引人注目。由于企业欠薪,劳动者的经济收入即会受到巨大冲击,
一个国家的对外舆论与该国的政治之间究竟存在什么样联系?公共舆论对该国政治如何产生影响?其影响力究竟有多大?对外舆论与国家政治之间的研究是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研究中的
汉语惯用语是具有民族特点且包含丰富表现力的一类词组,具有丰富的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生活和风俗习惯。汉语惯用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有很大的魅力,一直成为外国人的兴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