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血小板高反应性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jj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或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的治疗基石。然而,临床实践发现,在抗血小板治疗中血小板反应性存在个体差异。一部分患者在接受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治疗后血小板不能获得充分抑制,易导致血小板高反应性。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即基因多态性在抗血小板疗效个体差异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1(Platelet Endothelial Aggregation Receptor 1,PEAR1)是一种表达在血小板膜表面的跨膜蛋白,在血小板聚集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分析编码PEAR1蛋白的PEAR1基因多态性对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中国冠心病患者冠脉介入术后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利用血栓弹力图法检测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刺激下的血小板反应性,结果记录为血小板聚集抑制率(inhibition of platelet aggregation,IPA)。IPA 小于 30%定义为治疗下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HTPR);IPA大于70%定义为治疗下血小板低反应性(low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LTPR)。依据血小板反应性将患者分为HTPR组和LTPR组,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模式分析基因多态性对血小板反应性的影响。依据已发表文献报道和人类基因组单倍体型网站(HAPMAP,http://hapmap.ncbi.nlm.nih.gov/),利用Haploview 4.2软件筛选出本研究待分析的PEA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利用改良的多重链接酶检测反应测定PEAR1基因SNPs的分型,比较SNPs次要等位基因在HTPR和LTPR两组间携带频率的差异。结果:204名患者存在血小板高反应性,201名患者存在血小板低反应性。基于文献报道和HAPMAP分析结果,共16个PEAR1 SNPs纳入本研究进行基因分型。16个SNPs中发现有5个SNP与ADP刺激下的血小板聚集显著相关。单因素分析发现在显性模型中rs11264580的C次要等位基因(p=0.033),rs2644592的G次要等位基因(p=0.048),rs3737224的T次要等位基因(p=0.033)、rs41273215的T次要等位基因(p=0.025)以及单倍体型分析中C-G-T-T-C(p=0.034)在HTPR组携带率显著高于LTPR组,表明与血小板高反应性显著相关;在隐性模型中rs57731889 TT纯合子基因型(p=0.009)以及单体型分析中T-A-C-C-T(p=0.009)在LTPR组携带率显著高于HTPR组,表明与血小板低反应性显著相关。使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校正混杂因素进一步分析后显示rs41273215的T次要等位基因(p=0.038)是血小板高反应性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而rs57731889的TT纯合子(p=0.003)则是血小板低反应性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1)PEAR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冠心病患者ADP刺激下的血小板反应性密切相关;(2)PEAR1基因多态性的不同位点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明显不同;(3)rs41273215导致血小板高反应性,rs57731889导致血小板低反应性。背景:血栓形成是引发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核心原因。血小板是血栓的最主要组成成分,其黏附、活化、聚集在血栓形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抗血小板治疗已成为防治血栓形成、减少临床不良事件发生的的重要基石。临床实践发现,抗血小板疗效在患者中存在个体差异,部分患者对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存在抵抗现象,易导致疗效不佳、发生临床不良缺血性事件。血小板内皮聚集受体l(Platelet Endothelial Aggregation Receptor 1,PEAR1)是一种表达在血小板膜表面的跨膜蛋白,在血小板聚集中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分析编码PEAR1蛋白的PEAR1基因多态性对中国急性心机梗死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术后1年的临床预后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011年11月至2013年3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所有患者均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本课题组前期工作中发现的与血小板高反应性相关的PEAR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被纳入本研究中,以探讨它们对临床预后的影响,由于本研究为探索性研究,故SNP的P值只要小于0.1即被纳入。利用改良的多重链接酶检测反应测定PEAR1基因SNPs的分型。术后通过再入院记录、门诊及电话进行12个月的临床随访,随访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非计划血运重建和支架内血栓。复合缺血事件定义为包括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非计划血运重建和支架内血栓的复合临床终点。结果: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647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被纳入本研究。依据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6个与血小板高反应性相关的PEAR1 SNPs:rs11264580、rs2644592、rs3737224、rs41273215、rs56260937、rs822442 被纳入本研究。在 1 年随访中,共66人(10.2%)发生不良临床事件:全因死亡8例(1.2%)、心原性死亡4例(0.6%),心肌梗死6例(0.9%),因缺血驱动的血运重建61例(9.4%),未随访到发生支架内血栓事件。在隐性模型分析中,相较主要等位基因携带者,rs56260937次要等位基因TT纯合子携带者发生因缺血驱动的血运重建发生率显著增高(16.7%vs 8.6%,P=0.034)。进一步使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结果表明rs56260937是血运重建的独立危险因素(HR=2.09,95%CI 1.07-4.06,p=0.031)。结论:(1)PEAR1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术后1年的临床预后显著相关;(2)rs56260937次要等位基因TT纯合子基因型显著增加血运重建事件发生率;(3)进行PEAR1基因检测,未来有可能用于指导临床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以期改善患者临床预后。背景: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基石。然而临床实践发现,部分患者对抗血小板药物存在抵抗现象,易导致治疗下血小板高反应性((high on-treatment platelet reactivity,HTPR)。目前,国内外已有诸多研究表明临床因素对患者服用药物的反应性有显著影响,基于此,我们的研究旨在利用临床常用指标,筛选出与血小板高反应性相关的临床危险因素,并构建血小板高反应性临床风险评分。该评分的构建将有助于临床医师对患者血小板反应性做出快速全面评估,从而给予针对性的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法:本研究纳入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且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利用血栓弹力图检测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刺激下的血小板反应性。血小板高反应性定义为ADP刺激下的血小板-纤维蛋白凝块强度(MAADP)大于47毫米。纳入临床常用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与血小板高反应性独立相关的危险因素。对于连续性临床变量,在分析前,依据临床常用界值将其转换为二分类变量。筛选出的与血小板高反应性独立相关(P<0.05)的临床危险因素被纳入风险评分模型,并依据比值比(OR)大小对临床因素进行赋分,由此构建风险评分。对纳入本研究的患者追踪随访介入术后2年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包括全因死亡,心原性死亡,心肌梗死,非计划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和脑卒中。结果: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2511例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纳入本研究。共有781名(31.10%)患者存在血小板高反应性。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共有五个临床因素与血小板高反应性独立相关,并依据OR值大小进行相应赋分:肾功能减低(Scr>133umol/L,OR=3.06,95%CI 1.28-7.32)赋 3 分;女性(OR=2.84,95%CI 2.24-3.59)赋 2 分;糖尿病(OR=1.61,95%CI 1.33-1.95)赋1;血小板增多(>30×109,OR=1.55,95%CI1 1.07-2.25)赋1分;使用质子泵抑制剂(OR=1.25.95%CI 1.02-1.53)赋1分;由此构建了 0-8分的血小板高反应性临床风险评分。依据患者得分,将患者分为低危组0-2分、中危组3-5分和高危组6-8分。三组血小板反应性(TEG-MAADP)分别为 33.88± 17.75mm,45.69± 17.05mm和 50.90± 17.80mm;分别有 587(26.95%),192(58.18%)和 2(66.67%)例患者存在血小板高反应性,三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01)。但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单一事件还是复合临床终点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在三组间均无显著差异。结论:(1)临床因素是导致血小板高反应性的重要原因之一,临床风险评分越高的患者越有可能表现出血小板高反应性;(2)临床风险评分有助于快速识别可能存在血小板高反应性患者,从而指导个体化抗血小板治疗,且无需额外检测、花费;(3)本研究构建的临床风险因素评分仅能够有效地预测血小板高反应性,对介入术后2年的临床不良事件不能进行有效预测。
其他文献
目的调查社区3~6岁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状况,探讨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5~2016学年海淀区兵器工业机关幼儿园3~6岁在校学生200名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100名。
选取体育专业足球队学生(专业组)、非体育专业不运动学生(对照组)和体育锻炼持续一年以上的学生(锻炼组)为实验对象,采用德国h/p/cosmos跑台和美国MAX-Ⅱ心肺测试系统等设备测定其在运
目的本研究利用3.0T MR双源射频适形发射技术对心脏局部射频场匀场,并与传统单源射频MR成像比较,前瞻性评估其在B1射频场均匀性、图像对比度及图像质量(伪影)中的价值。研究
调解的市场化是实现调解社会自治化改革的关键途径。调解市场化的运作包括两方面。一是调解市场结构的完善。围绕市场中的商品、供给、需求三要素入手,促使专业化的调解服务
作为一种高精度测量工具,飞秒激光具有优于传统激光技术的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航空航天、科学研究等领域。扫频采样法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机械振动、扫描速度过慢等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本研究采用细胞培养、流式细胞术(FCM)、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T)、Westen Blot蛋白质免疫印迹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等多种实验技术和方法检测骨髓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