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半干旱坡地利用过程中,受政策和经营管理的影响,形成不同特点的利用组合类型,进而产生形态各异的景观格局。土壤动物作为维持生态系统内能量流动及物质循环的消费者和分解者,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依赖于其景观结构的异质性,高异质性景观不仅可以增加土壤动物栖息地的连通性,还能为其能量运输提供载体。坡地农田生态系统的干扰因素较为复杂,土地利用类型不能完全反映土壤动物局地生境差异,这使得区域景观格局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研究变得尤为必要。针对以上情况,本研究以辽西半干旱小流域坡地为研究区域,利用3S技术与景观指数分析方法对区域不同坡地景观组合类型进行景观异质性分析;并采用陷阱法获取各样区表土土壤动物数据;运用皮尔逊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表土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指数与景观指数间关系,进而探索半干旱坡地区不同景观格局对表土土壤动物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小流域坡地整体景观破碎度相对较高,不同景观类型组合间景观格局差异明显。根据土地利用类型及其组合方式不同,本研究共选取7类典型景观组合20个样区,包括类型1(果园与梯田复合)、类型2(果园与坡耕地复合)、类型3(林地与坡耕地复合)、类型4(林地+果园与坡耕地复合),类型5(林地+梯田)、类型6(林地+坡耕地)和类型7(果园+梯田)。由于景观细化精度较高,景观水平下样区PD值最高达到3933.078,LPI值最高为57.143,CONTAG最高值为65.813。类型水平下,田坎的斑块密度最大,耕地的聚集程度及优势度最高,农村道路的形状最为复杂。7类景观组合间景观格局不尽相同,类型1、类型2、类型3及类型6田坎的斑块密度最大,类型4、类型5及类型7农村道路的斑块密度最高。2.表土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指数差异明显。20个样区共捕获22103只表土土壤动物,分属于56科18目。优势物种为步甲科和蚁科2科,常见物种为山蛩科、蚰蜒科、蝗科等6科,稀有物种包括48科。表土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指数各类型间差异极显著(P<0.01),类型1表土土壤动物多样性和优势度指数均高于其他类型,类型3优势度指数最高而多样性指数最低;复合型景观表土土壤动物物种数整体高于非复合型物种数;四类复合类型间各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差异极显著(P<0.01),三类非复合类型间各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3.表土土壤动物群落特征与景观指数具有一般相关性。表土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受景观格局影响明显,均匀度指数(J)与AREA_MN显著正相关,与LPI、PAFRAC负相关;丰富度指数(E)与AREA_MN显著负相关,与PD、LPI、PRD正相关;个体数与LPI显著正相关;物种数与PD、LPI、PAFRAC显著正相关,与PRD正相关,与AREA_MN极显著负相关。流域景观内各斑块面积分布越不均衡、斑块类型相对越丰富,越有利于表土土壤动物个体数的增加;斑块破碎度相对较高,各细小廊道的结构配置相对越多样,表土土壤动物物种越丰富。4.不同景观组合类型景观指数对表土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影响不同。对7个景观组合类型表土土壤动物群落特征指数与景观指数分别做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组合类型表土土壤动物受景观指数影响差异较大,如类型1(果园与梯田复合)土壤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各指数及物种数均受到来自景观指数的影响,而类型2(果园与坡耕地复合)只有物种数、个体数及均匀度指数受到景观指数的影响;相同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组合方式表土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对景观格局作用的响应程度也有所差异,如类型3(林地与坡耕地复合)景观指数对表土土壤动物物种数及物种丰富度影响明显,而类型6(林地+坡耕地非复合)景观指数对表土土壤动物物种数、优势度、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均具有一定影响。在该类研究区及相似环境条件的土地利用过程中,应根据不同利用条件调整景观布局,提高适宜于表土土壤动物生存繁衍的农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