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斯·克里斯汀·安徒生(1805-1875)是19世纪第一个赢得世界声誉的丹麦作家,他的作品早在1913年就由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周作人进行了介绍。近一个世纪以来,安徒生童话在中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在文学领域,尤其是在儿童文学领域,安徒生童话的地位毋庸置疑。安徒生童话自被译介进入中国以来,各个领域的学者对其进行研究。研究大多以比较文学的相关理论为起点,而对安徒生童话的翻译研究,尤其在翻译批评领域,却缺乏系统的理论研究。
本文尝试以描写性的方式综述安徒生童话的翻译在中国的近百年历史,深入探讨了安徒生童话的翻译批评史,并以目的论和翻译的文化转向等为理论基础描述其在中国的发展。本文按时间顺序把安徒生童话的翻译批评史分为三个阶段,并详细的介绍了每个阶段安徒生童话翻译批评的对象、指导原则和翻译批评的目的。本文的突出贡献是运用了目的论、文化转向等理论对安徒生童话的翻译批评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总结,发现其社会作用与社会时期的关系,为以后的深入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