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水生态足迹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以河西内陆河流域为例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lih099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资源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人类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也是西北干旱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尤其对“西北粮仓”河西走廊显得更为重要。  水生态足迹是用来计算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条件下维持水资源消费和消纳水污染所必须的生态生产性面积,是将水资源相关消耗折算成水域面积。水生态足迹概念比较具体、形象,其计算方法的简便易行,在许多国家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常情况下一个地区水资源生态足迹的计算包括三个步骤,即水生态足迹的计算,水生态承载力的计算以及将水生态足迹计算的相关数据与水生态承载力数据比较得出水生态盈亏、压力指数等,以此来衡量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状况。  本文通过淡水生态足迹、水污染生态足迹模型,分析2002~2012年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同时运用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计算河西内陆河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情况并对其进行动态分析;借助水生态赤字(盈余)、万元GDP水生态足迹以及水生态压力指数进一步对河西内陆河流域水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河西内陆河流域水可持续利用提出对策建议,全文归纳可得出以下结论:  (1)近十年河西内陆河流域农业用水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但远高于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城镇公共用水、生态环境用水的生态足迹,灌溉农业用水利用率的提高显著降低水资源生态足迹。  (2)河西内陆河流域人均水生态承载力变化不稳定,没有持续增加或减少的趋势;存在较大的水生态赤字,2002~2012年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平均值为2.56hm2/人,水资源供给与需求严重不平衡,流域内水资源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3)河西内陆河流域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2年的3.992hm2下降到2012年的0.728hm2,下降了81.8%,是2002年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的18.2%,说明了河西内陆河流域的GDP增长并不是由高耗水行业发展所带来,而是靠水资源的产出效率的提高所带来,这与河西地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和注重节约用水以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4)河西内陆河流域人均水污染生态足迹以氨氮污染水生态足迹为主,改善水质和防治水污染任务艰巨;较大的水生态压力指数说明水资源生态一直处于极不安全状态。
其他文献
  本文在掌握河北省行政区划历史变更和区域发展两方详尽资料的基础出上进行了以下研究:  本文对建国以来河北省行政区划调整变革进行了详细地回顾与系统总结。在详尽分析
  本文系统地介绍了用微观动态模型——元胞自动机来研究城市土地利用时空演化的国内外现状;从研究区的角度,简要阐述了以往的研究内容及现状,为实例研究作引子,将GeoCA-Urban
  本论文采用最短时间距离指标和加权平均出行时间指标,利用GIS工具对走廊的通达性及其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走廊沿着广深准高速铁路两侧为通达性最优区域,走廊外围地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水资源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地表水与地下水关系密切,是两个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而又相对独立的水资源子系统。近年来,由于人
洞穴外部环境信息通常最终反映表现为洞穴滴水地球化学特征变化,而滴水阳离子作为重要的水化学指标,其特征变化及环境响应特征,在洞穴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意义重大。为建立洞穴指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就是综合处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数据库。它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存储、管
学位
  一直以来,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分为社会养老和家庭养老两种。在我国,人们一直有着根深蒂固的的家庭观念,家庭养老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随着产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