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资源是地球上一切生命赖以生存、人类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也是西北干旱区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和基础,尤其对“西北粮仓”河西走廊显得更为重要。 水生态足迹是用来计算一定人口和经济规模条件下维持水资源消费和消纳水污染所必须的生态生产性面积,是将水资源相关消耗折算成水域面积。水生态足迹概念比较具体、形象,其计算方法的简便易行,在许多国家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常情况下一个地区水资源生态足迹的计算包括三个步骤,即水生态足迹的计算,水生态承载力的计算以及将水生态足迹计算的相关数据与水生态承载力数据比较得出水生态盈亏、压力指数等,以此来衡量地区的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状况。 本文通过淡水生态足迹、水污染生态足迹模型,分析2002~2012年水生态足迹的动态变化;同时运用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模型计算河西内陆河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情况并对其进行动态分析;借助水生态赤字(盈余)、万元GDP水生态足迹以及水生态压力指数进一步对河西内陆河流域水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最后根据分析结果对河西内陆河流域水可持续利用提出对策建议,全文归纳可得出以下结论: (1)近十年河西内陆河流域农业用水生态足迹总体上呈现下降的趋势,但远高于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城镇公共用水、生态环境用水的生态足迹,灌溉农业用水利用率的提高显著降低水资源生态足迹。 (2)河西内陆河流域人均水生态承载力变化不稳定,没有持续增加或减少的趋势;存在较大的水生态赤字,2002~2012年人均水资源生态赤字平均值为2.56hm2/人,水资源供给与需求严重不平衡,流域内水资源处于不可持续发展状态。 (3)河西内陆河流域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由2002年的3.992hm2下降到2012年的0.728hm2,下降了81.8%,是2002年万元GDP水资源生态足迹的18.2%,说明了河西内陆河流域的GDP增长并不是由高耗水行业发展所带来,而是靠水资源的产出效率的提高所带来,这与河西地区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和注重节约用水以及经济技术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4)河西内陆河流域人均水污染生态足迹以氨氮污染水生态足迹为主,改善水质和防治水污染任务艰巨;较大的水生态压力指数说明水资源生态一直处于极不安全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