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从南京到香港,作家葛亮的生活始终与城市相关,两座城市迥异的生活经验不仅影响了他的个人气质、审美品味与价值观念,也成为其文学创作的重要资源。香港书写是在香港题材的基础上进一步表现创作主体对香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的创作,因此,葛亮的香港书写指的是葛亮在其部分作品中不仅以香港为背景,书写和展示了这座都市中人的生活习惯、情感方式和生存状态,而且在这一书写过程中表现出其对香港的认识、期待、回忆和想象。在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南京到香港,作家葛亮的生活始终与城市相关,两座城市迥异的生活经验不仅影响了他的个人气质、审美品味与价值观念,也成为其文学创作的重要资源。香港书写是在香港题材的基础上进一步表现创作主体对香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判断的创作,因此,葛亮的香港书写指的是葛亮在其部分作品中不仅以香港为背景,书写和展示了这座都市中人的生活习惯、情感方式和生存状态,而且在这一书写过程中表现出其对香港的认识、期待、回忆和想象。在葛亮的香港书写中,香港既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是作品中的一个重要角色。葛亮早期的短篇小说《私人岛屿》与《阿德与史蒂夫》可以说是其香港书写的最初尝试,而被其称作“小说香港”的短篇小说集《浣熊》则代表着其香港书写的第一个高潮。近年来,葛亮不仅创作出与香港密切相关的中篇小说《飞发》与《书匠》,而且继《朱雀》和《北鸢》之后,其创作生涯的第三部长篇小说《燕食记》也讲述了一个发生在香港的故事,形成了其香港书写的第二个高潮。总而言之,葛亮的香港书写是其创作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立足于葛亮的香港书写所涉及的文学文本,笔者借鉴了凯文·林奇、也斯、张英进、王德威等学者对城市的观察和论述,参考和运用了文本细读、空间叙事学、文化研究、对比研究、现代性等相关理论与研究方法。论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剖析了葛亮香港书写中的“香港”构形,借助城市形象的五种元素来具体概括葛亮笔下的“香港”形象以及其构形“香港”的特点,即边缘关注中心的企图、个人南京印象的对照与文化的视角,并在此基础上整体描绘了葛亮香港书写中“香港”神秘、幻灭与温情的多幅面孔。第二章深入研究了葛亮香港书写中涉及的人物形象,其中边缘的、沧桑的、虚浮的三类香港人较有代表性。边缘的与沧桑的香港人形象如阿德、戴德、戴明义、翟玉成等的内心世界与生活经历不仅反映出个体生命在香港都市中的生存境遇,还能够折射出香港历史和文化的变迁,从而体现了葛亮对香港与香港人的情感态度,对香港历史与现实的思考。虚浮的香港人形象如毛果和陈五举则暴露了葛亮香港书写中存在的艺术缺陷。第三章从多方面挖掘了葛亮香港书写的美学追求。葛亮的香港书写不仅在语言上具有古典的、现代的、混杂的多样语言风格,展现了其香港书写的语言特色和艺术魅力,而且通过对香港都市文化的观察描绘了香港社会中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的变迁,显示了日常生活美学的感性意义和价值,亦在一定程度上反思了消费文化的弊病。葛亮还借由“格物”的创作方式书写香港,以“物”为寄托,实践其个人的器物美学,显露出对现代性的独特思考。
其他文献
“哈哈”这一类笑声拟音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大家的网络聊天中。但目前为止,针对这一语言现象的研究仍在少数。本研究关注这一较为新鲜的话题,将“哈哈”类笑声拟音词在微信交际中的使用作为研究对象,同时将其与“haha”类笑声拟音词在WhatsApp中的使用进行对比。该研究侧重于分析这个笑声拟音词在聊天中的序列特点以及它的交际功能。对所有筛选得到的聊天记录进行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哈哈”和“haha”类笑声
本文以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衔接连贯为理论依据,将《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汉英文本进行对比研究。首先探究了汉英语篇中结构性(平行结构与主位推进模式)与非结构性衔接手段(指称、替代、省略、词汇衔接与连接)的表达方式与分布特点,这里采用了一定的定量研究法,对汉英文本中人称指称的分布进行了统计;接着对汉英文本中影响连贯的语境因素进行分析,从情景语境三要素和文化语境两方面入手;最后分析了译者为重构
本报告基于作者在北京万里江山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发起的翻译项目中的实际工作经验,分配给作者的任务是旅游景点介绍的汉英翻译。通过分析翻译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运用生态翻译学作为解决问题的指导理论,作者创造性地将旅游翻译研究与生态翻译学理论从微观宏观两方面进行结合。在生态翻译学的指导下,翻译的问题分为三类:语言、文化和交际层面的转换问题。然后阐述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引入例子作为辅助说明。讨论的重点包括具有
新形势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化,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并购活动愈发活跃,跨国并购数量和交易金额齐增。然而,并购数量与金额的增长却并未带来可观的跨国并购绩效表现。与境内并购相比,跨国并购所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克服并购双方之间的文化差异所带来的整合障碍。孔子学院作为对外语言教学机构,自成立以来便一直致力于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推广汉语言和中华文化,为“一带一路”倡议提供了人文支撑,同
近年来,我国高速经济增长背后所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这种不平衡也在微观层面导致各个地区间的上市企业在公司治理效率上参差不齐。外部治理环境的不完备会为企业的盈余操纵行为提供潜滋暗长的“温床”,一旦公司管理者带有目的性地滥用盈余管理,以使盈余水平符合其自身利益时,必然会导致证券市场透明度下降,误导投资者的决策,最终使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大量文献证实,投资者保护、会计准则、法律环境、地区社会信任、文
党政机构是党委和政府职能得以有效行使的载体。地方党政机构的科学设置是实现地方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前提和先决条件。2018年开始的新一轮党政机构改革,中央明确提出“允许地方因地制宜设置机构和配置职能”。因此,在机构设置方面赋予省级及以下更多自主权成为新时代中央与地方关系一个值得关注的新动向。为此,本文选取X省A市为研究对象,深入调查研究A市机构设置过程及现状,梳理比较国家、省、市三级机构设
研究课题的相关性主要是因为家庭法律关系是社会关系的基本类型之一。财产关系在任何执法领域都非常重要。婚姻契约作为夫妻财产关系的调节者,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法律制度。家庭是社会不可分割的细胞,随着社会的发展,对家庭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定不会保持不变。它随着国家结构和社会制度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反映了政治和社会经济领域的改革和变化。在配偶的财产关系领域,出现了扩大个人权利和自由的趋势,法律赋予配偶更大的确定财
一直以来,学界与业界都比较关注“韩流”对我国文化产业产生的影响。尽管随着“韩流”的退潮和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这种影响已经在消退,但韩国影视剧在内容创意和制作生产方面的成功经验,特别是中韩同为东北亚文化圈的国家,在文化同根共生意义上形成的相互影响,则依然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以韩国“请回答”系列电视剧为分析对象,借助影视学、符号学及文化传播研究的相关理论,通过分析该剧的文化表达方式,以及中国文化符号在
本项目是英汉翻译项目,共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翻译报告,第二部分是原文本及其译文。翻译原文节选自诺琳·格鲁弗·莱普的《边疆以西:美国西部边疆的多元文化文学》一书。选译部分为第二章前半部分和第四章。第二章的前半部分通过恶作剧精灵的故事以及萨利希作家哀鸽的著作,介绍了恶作剧精灵(文化英雄)的再次归来,以及他如何在边疆关系紧张的背景下抵制殖民价值观。第四章讲述了文化身份的选择,即欧亚人等混血族裔群体在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已经深入到大学生日常生活之中,成为他们分享日常、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伴随着一定的风险,尤其是随着网络游戏逐渐成为其休闲娱乐的重要选择。值得重视的是,对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而言,丰富多样的网络游戏,往往带有一定程度的迷惑性与诱惑性。因而部分学生若未及时甄别、判断出网络游戏的“好”与“坏”,就会逐渐沉迷其中乃至成瘾。网络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