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开埠带来了商业的繁荣,为适应城市快速发展的需要,开始对规模和结构落后的旧城进行改造规划。最初只是局部的改造,到市制建立后,市政管理机制逐渐发展完备,从而兴起了大规模的旧城改造,一系列的改造建设活动改变了旧城的结构和面貌,奠定了现代城市的基本格局。本文针对重庆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间的旧城改造规划,根据市制建立这一时期市政管理机制运行的特点,对旧城改造规划的实践内容进行研究,总结旧城改造规划的方式和特点,分析其中的规划思想特征。文章主要分成了七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与课题来源、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国内外相关课题的研究现状,并确定本文的研究框架。第二章介绍了重庆近代城市发展概况,结合重庆近代的社会变迁,将其近代旧城改造规划发展的历史演变分为近代化探索与局部改造(1876-1921)、市制建立与全面旧城改造(1921-1937)、战时御灾防卫与战后重建(1937-1949)三个阶段,从而对旧城改造历程进行梳理,并研究市政机关的沿革。第三章结合市政机关的沿革,分析了近代市政管理机制的运行以及旧城改造规划的实践内容和先关的制度思想,阐述了旧城改造规划展开的历史背景。第四、五、六章是论文的核心内容,首先将重庆近代的旧城改造实践分为道路交通和公共事业两个方面的内容:对道路交通改造中街巷的整理、码头的修筑以及马路建设等内容,从拆城筑路、土地经营、资金筹措等方面分析道路交通改造的特征;对公共事业的兴建与改造,从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两个方面对具体改造内容进行研究。然后结合大量历史图表资料,阐述不同类型的旧城改造实践内容,以及其对于城市风貌、格局、功能还有市民的生活带来的改变,最后分析总结重庆近代旧城改造规划中的马路主义、土地经营、民生主义、公众参与和地域特色等思想特征。第七章是总结与展望,对重庆近代旧城改造规划进行总结概括,展望其研究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