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甘肃省地处青藏、蒙古、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地形复杂,下垫面植被稀少,气温差异大,局部地区容易形成强烈上升气流,是我国多雹地区之一。由于降雹是中小尺度过程,与局地条件有显著的相关性,不同时空尺度上表现出的复杂规律,使得在冰雹云的观测和实验研究方面有相当的困难。本文利用甘肃省79个气象站1973年~2002年共30年的降雹观测资料,结合自1971年以来先后在甘肃永登、岷县两地冰雹天气的雷达资料和入云探空资料,以及2000年以来5年甘肃闪电定位网资料,研究了甘肃冰雹天气形成的气候特点,冰雹天气形成的天气学成因和特征,甘肃冰雹云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了冰雹云的气流结构,冰雹云的温度结构,冰雹云逆温层特性,总结了典型冰雹云雷达回波特征,揭示了甘肃省雹云闪电的时空分布规律,闪电总频次随时间的演变,云闪频次随时间的变化,地闪频次随时间的变化,雷达回波强度与闪电频次的相互关系,探讨了甘肃冰雹云雷达自动识别技术。研究表明,甘肃多雹年夏季500hPa环流形势新疆为正距平,华北为负距平,西北地区上空西北气流较强,冷空气南下频繁,少雹年则相反。分析认为甘肃降雹主要集中在6~7月份,年平均冰雹日数为6~13d,冰雹日数总的分布特征是高原和山区多,河谷、盆地和沙漠少,降雹主要集中在14~16时,随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而有差异。全省的六盘山区雹区,甘岷山区雹区,马啣山区雹区,祁连山区雹区四大雹区中,由于岷县位于甘南高原东缘,陇中黄土高原及陇南山区接壤地区,西方、北方、西北方均有高山纵立,加上下垫面水汽充沛,当西北冷空气移来遇到高山受阻而抬升时,这种越山气流激发出的背风波在波峰处促进对流活动,形成准定常的多雹带,从而使得甘岷山区雹灾尤为严重。研究发现降雹区在降雹前局地是一个辐合风场,一旦降雹结束后,辐合风场也随之破坏,雹云中垂直气流速度随高度的分布近似抛物线,垂直气流速度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大,在雹云中上部达到极大值,往上垂直气流速度又迅速减小,出云后有一段持续而微弱的下沉气流。上升气流从雹云的移行前方右侧底部进入雹云,通过雹云主体从云层上部移行的前方离开雹云,下沉气流从雹云后部、云层中部进入雹云,又从雹云底部离开雹云。西北气流型降雹日θse(假相当位温)值与历年月平均,对流层整层为负距平,从地面到700hPa,降雹日θse值随高度递减较快,从500hPa开始递增。而月平均从600hPa以上开始递增,雹日递增的高度较高。7、8月份西北气流型降雹日θse值自地面到500hPa是递减的递减率比6月份大,说明7、8月份对流不稳定较强;西南气流型降雹日θse值从地面到500hPa随高度增加而递减,700hPa最为显著,递减率为4℃/30hPa,500hPa以上θse开始递减,其递减率比月平均快,降雹日地面的θse偏高9℃。降雹日与6月份平均相比500hPa以下及300hPa以上也偏高,所以,西南气流形降雹主要是由对流层中下层的暖湿气流所成,从θse随高度变化看,西南气流型的对流不稳定比西北气流型大。雹云回波顶高所对应温度比雷雨云低2~6℃,6月份最为显著,偏低6.1℃,强雹云回波(统计平均值55dbz)顶高所对应温度比雷雨云要低10~16℃,7月份最为显著,雹云偏低16.3℃。雷雨云和弱雹云(统计平均值35dbz)的雷达回波顶高的平均值可进入云顶附近的逆温层,但不会突破逆温层。而中等强度(统计平均值45dbz)雹云和强雹云由于上升气流强,云体远比雷雨云和弱雹云高大,其回波顶可突破逆温层600~800m,强雹云回波顶可伸展到逆温层中。负温区厚度随着雹云强度的不同有明显的差异,弱雹云强回波负温区厚度3300m,中等雹云为4460m,而强雹云可达5600m。分析表明:进一步研究表明,高空有强降温,利于冰雹的形成,而且负温区越厚,则冰雹越强。闪电的密度、频次和极性与对流云团的发展密切相关,闪电密度中心和冰雹、暴雨以及洪水地面灾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结合地形特点,闪电密度中心和洪水区存在必然联系,分析发现,闪电密度超过400次/225km2以上的3个中心与当地的地形和冰雹气候分布很有关系。甘肃全省4大冰雹源地中2个在兰州周边的青藏高原的东北缘和马啣山区,闪电密度最大的兰州东南偏南中心正是马啣山区和太白山、南屏山山区冰雹发源地及其影响区,此中心的渭源县、陇西县和定西县是甘肃省冰雹灾害最为严重的县,也是甘肃全省防雹作业点密度最大的区域。闪电密度的东北中心位置比较特殊,呈东北~东南走向,而当地地势大致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海拔多在1500-2400米,靖远是黄河流经的一个小盆地,发源于会宁县的祖厉河在此汇入黄河,周围的山地地形和水、陆热力和湿度差异的下垫面,都是对流天气的的产生和发展的有利条件,因此出现较多的闪电。临夏境内的闪电中心则出现在青藏高原的东北边缘太子山、积石山一带。闪电密度最大中心区出现在降雹位置之前,闪电的5分钟频次在冰雹云发展移动过程中呈现规律变化,在降雹前4~97分钟出现频次大于20次的峰值,这一数值可以做为闪电判别冰雹云的指标之一。冰雹过程正地闪占总地闪比值是否大于15%,可考虑做为闪电判别冰雹云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