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对无典型心肌缺血症状的冠心病等危症患者诊断心肌缺血的价值。方法:连续收集100例均接受了CCTA与同位素心肌显像(MPI)的无典型心肌缺血症状的冠心病等危症患者。采用目测直径法对CCTA图像狭窄程度进行判定,冠状动脉狭窄分为<50%,50%~69%,≥70%。相应MPI图像上心肌节段的核素分布分为:灌注正常及灌注异常,并将各心肌节段定位于其所对应的冠状动脉血管。以MPI图像结果作为诊断心肌缺血的金标准,来评价CCTA对无典型心肌缺血症状的冠心病等危症患者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相关的心肌缺血的价值。结果:(1)CCTA检测结果:100例患者的400条冠状动脉中,22条冠状动脉狭窄程度≥50%,包括15条前降支、2条左回旋支、5条右冠状动脉。冠脉狭窄检出率为5.5%。(2)MPI分析结果:在100例患者中,根据缺血的心肌节段,对应出相应缺血区域的冠状动脉共28条,包括16条前降支、2条左回旋支和10条右冠状动脉。(3)CCTA与MPI检测结果的对比:400条冠状动脉中,10条(45.5%)相应的心肌供血区域在MPI图像上出现心肌灌注异常;378条冠状动脉血管狭窄程度<50%及正常,其中18条(4.8%)冠状动脉的心肌供血区域在MPI图像上出现心肌灌注异常。CCTA检出的阳性结果与金标准符合的只有10例,占受检总条数的2.5%。而MPI的阳性检出率是7.0%,二者实际上相差是非常显著的(P<0.01)。MPI的阴性结果检出率是93.0%,CCTA检出正确的阴性的检出率是90.0%,二者并无显著差异(P>0.05)。(4)CCTA对评估心肌缺血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35.7%、96.8%、45.5%和95.2%。以冠状动脉狭窄50%为分界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与其相应心肌节段发生缺血的概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CTA用于诊断无典型心肌缺血症状的冠心病等危症患者心肌缺血时,确定诊断性能较低,排除诊断性能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