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Ti-6Al-4V团簇式的增材制造用Ti合金成分研究

来源 :大连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ngyul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增材制造技术具有近净成形、成形零件复杂度高等特点,是当前复杂精密金属零件一次性整体成形最具前景的应用技术之一。它突破了传统制造技术对结构尺寸和复杂程度的限制,为大型复杂整体轻量化结构的制造提供了变革性技术途径。目前,应用于增材制造的金属材料主要包括Ti合金、Al合金、Ni基高温合金等。其中,Ti合金因具有高比强度、高比刚度、优异的成形性、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断裂韧性等优异的综合性能,在增材制造技术的用量越来越大。然而,现用于增材制造的Ti合金,通常是已有的工业合金,并没有考虑到增材制造工艺的特殊性,从而严重的制约了增材制造Ti合金的发展。本文首先运用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揭示了在增材制造中应用最广泛、技术成熟度最高的Ti-6Al-4V合金的成分根源,并以此获得了 α-Ti和β-Ti合金的团簇成分通式。其次,由于共熔(Congruent)合金具有高的熔体和固体结构相容性,适用于增材制造,引入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初步探索了共熔合金的成分规律。最后,在Ti-6Al-4V合金团簇式的基础上,设计了适用于增材制造的多组元高强、高塑性α+β-Ti合金。进而,在α-Ti团簇式的基础上,设计了适用于增材制造的高温近α-Ti合金。具体结论如下:(1)Ti-6Al-4V合金作为应用最为广泛的Ti合金,受制于近程序模型的缺失,人们一直未能理解Ti-6Al-4V合金背后的成分根源。本文通过将α和β相的团簇式视为等效硬球,利用团簇共振模型揭示了其团簇式。首先,将不同退火温度后的α和β相成分分别转换成16和18原子的整数成分式,由相图杠杆定律,确定出两相的理想团簇结构单元及其比例,即α-[Al-Ti12](AlTi2):β-[Al-Ti14](V2Ti)≈2.34:1,式中方括号和小括号部分分别代表团簇和连接原子。然后,把两个结构单元看成两个半径不同的硬球,构建硬球堆垛模型,类比于原子共振理论,计算出一个堆垛单元含有17个硬球,唯一确定了两个结构单元的比例为12:5。因此,理想合金成分为Al10.28V3.55Ti86.18(at.%)=Ti-6.05Al-3.94V(wt.%)。由于α和β相的原子密度几乎相同,根据Ti-6Al-4V团簇式计算出α和β相的体积分数分别为67.5%和32.5%。最后,我们发现α和β单相团簇式分别对应于高 温 近 α-Ti 和 高 强 韧 β-Ti 合 金,如 Ti-1100 满 足[Al-(Ti0.97Zr0.03)12]((Al0.67Si0.12Sn0.18Mo0.03)1.01Ti1.99),Ti-5553 满 足[Al-Ti14]((Al0.24Fe0.03Cr0.20Mo0.18V0.35)2.45Ti0.55)。Ti-6Al-4V 合金团簇式的解析为理解所有 Ti 合金的成分奠定了理论基础。(2)运用团簇加连接原子模型初步探索了共熔合金的成分规律。首先,提出了共熔合金的双团簇式模型,包括如下假设:共熔熔体结构单元由两个化学近程序结构单元构成,每种结构单元均满足[团簇](连接原子)3。例如,基于面心立方固溶体的Au56Cu44(at.%)共熔合金,两种结构单元源自于Au3Cu和AuCu有序相,分别为[Cu-Au12](Cu3)和[Au-Cu8Au4](Au3),Au56Cu44(at.%)共熔合金的双团簇式可视为4[Cu-Au12](Cu3)+14[Au-Cu8Au4](Au3)(Au55.56Cu44.44,at.%)。基于双团簇式分析了所有固溶体共熔合金,以此提出了一种描述共熔合金成分的新方法,有望支撑适用于增材制造合金的成分设计。(3)利用团簇成分式设计了适用于增材制造的α+β-Ti和高温近α-Ti合金。为进一步提升Ti-6Al-4V的强度和塑性,基于Ti-6Al-4V合金团簇式12[Al-Ti12](AlTi2)+5[Al-Ti14](V2Ti),通过添加Mo和Nb元素替代V,对Ti-6Al-4V合金进行了成分优化。结果表明,Nb/V共同合金化的12[Al-Ti12](AlTi2)+5[Al-Ti14](V1.6Nb0.4Ti)沉积态(Ti-6.01Al-3.13V-1.43Nb,wt.%)合金,强度与Ti-6Al-4V相当,延伸率提高了 30%,且液-固两相区宽度较小,实验证实其具有较好的增材制造工艺性。基于α-Ti团簇式[Al-Ti12](AlTi2),通过 Zr/V/Mo/Nb 共同 替代部分 Ti 的合金化,获得的[Al-Ti11.43Zr0.57](Al0.93V0.34Mo0.17Nb0.06Ti1.5)(Ti-6.83Al-2.28V-2.14Mo-0.69Nb-6.79Zr,wt.%)合金,在600℃高温下,抗拉强度可达642 MPa,延伸率可达40%,均超典型高温Ti合金 Ti-1100。
其他文献
光催化技术在能源生产与管理、环境保护和化学合成等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潜力。在光催化反应过程中,催化剂对太阳光的利用对于光催化效率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截至目前,大多数具有活性的光催化剂只能吸收和利用太阳光谱中的紫外光和可见光。因此,这些光催化系统的效率远远达不到预期。为了进一步提高光催化剂的效率,迫切需要设计和开发出具有宽光谱响应的光催化剂,从而实现对包括近红外光在内的整个太阳光谱的有效利用。基于这
学位
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对于保证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结构健康监测系统的大规模应用普及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基于智能手机的健康监测技术具有低成本、可普及程度广、简单便携的优点,有望实现对结构响应参数的快速获取,从而实现对结构安全的初步评估,近年来逐渐受到了学者们的关注。当前,智能手机在监测能够反映结构构件状态的应变响应方面,还缺乏适当的高精度测量手段。同时,智能手机监测结构加速度、位移响
学位
纳米水泥基复合材料具有优异力学性能、高耐久性能以及多功能/智能特性,符合现代土木工程结构物规模化、复杂化、功能化及智能化的发展需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同时,水泥基材料作为一种多相复合材料,其粘结性能与结合界面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水泥基材料及其结构物的宏观性能。可以预见纳米填料可通过改善水泥基材料的粘结性能与结合界面特征提高水泥基材料及其结构物的宏观性能,但是纳米填料的种类、特性及掺量对水泥基材
学位
珊瑚礁海岸的地形地貌形态与近海缓坡海岸差异明显,受礁前到礁坪上剧烈的水深变化和波浪破碎作用影响,礁坪上的波浪增水、波生流和次重力波相比近岸缓坡地形有显著增强。礁坪上水工结构物的建设,会对波浪在礁坪上的传播变形、波浪增水和波生流等水动力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导致珊瑚礁海岸水动力环境更加复杂。特别是随着海平面上升、极端海况发生频率的增加以及珊瑚礁的持续退化,珊瑚礁海岸抵御风暴潮和海岸洪灾的能力也在降低,
学位
土石坝具有投资省、施工快、对地基的适应性强以及抗震性能好等优点,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应用。近年来,我国建设的土石坝坝高达到300m级。随着坝高的增加,坝体内部的堆石料颗粒破碎程度增大,大量的颗粒破碎导致坝体变形增大,过大和不协调的变形导致坝体出现裂缝和防渗体系破坏等问题。同时这些高坝多位于地质环境复杂且地震频发的区域,地震荷载作用也会引起内部堆石料的破碎进而增大坝体变形。因此研究堆石料在静动力荷载下的
学位
随着低碳清洁能源需求的日益增长,致密油气、页岩气等非常规能源及地热能等清洁能源开发正受到广泛重视。增强地热系统(Enhanced Geothermal Systems,EGS)、非常规油气藏等储层的水力压裂过程是多相流体流动、传热和岩石变形、开裂同时发生的复杂热-流-固(Thermal-Hydraulic-Mechanical,THM)耦合过程,而且热场、渗流场和力场随时间和空间不断演化。传统的实
学位
圆柱绕流的研究一直是流体力学领域永恒不变的研究课题。从卡门涡街的发现开始,这一研究已有百年的历史。虽然其结构形式简单,仍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如:多圆柱系统的同步响应,流动干涉效应,流动转捩,流动特性与圆柱所受水动力荷载的关系等。对这些问题的清晰认知不仅有助于对基础物理问题的深入理解,对土木、海洋、风工程等领域的设计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是由于圆柱形结构物是工程领域最常见的结构形式之一,如海洋工程
学位
随着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走向外海、走进山区,面对有限的桥位资源、越来越严苛的通航要求和极具挑战的建设条件,可以预见,超大跨径公铁两用桥梁将面临更多的建设需求。而作为跨越能力最大的桥型,悬索桥将成为超大跨径公铁合建桥梁的重要选择。但与其他桥型相比,悬索桥结构刚度较小,容易产生荷载扰动。而列车的竖向荷载、竖向动力作用大,存在横向摇摆力,对桥梁的竖向、横向刚度和动力性能要求较高。因此,对于铁路桥梁,特别
学位
作为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工业母机,数控机床的空间定位精度是制造业加工精度的基础。因此,研究如何提升机床空间定位精度非常重要。当前,机床误差测量仪器普遍需要占用机床的工作空间,迫使机床误差测量只能采用“停机临检”的模式进行,无法测量机床实际工作状态下的精度状况,限制了机床误差补偿技术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为了弥补传统的“停机临检”机床误差测量模式的缺陷,研究机床空间误差在线监控与补偿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学位
航空发动机高压转子系统主要通过栓接方式装配而成,其动力学性能直接决定航空发动机整体的服役性能和可靠性,而栓接结合部刚度、附加不平衡量等对转子系统动力学性能影响显著。高压转子系统在结构-工艺-载荷综合作用下,结合部刚度、阻尼等具有典型的非线性特征;在预紧力偏差、结合面制造误差综合影响下,结合部形成附加不平衡量且具有典型的不确定性特征。当前航发转子动力学分析模型往往没有充分考虑结合部非线性、不确定性特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