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螃蟹在生长过程中,一方面由于饲料过剩,代谢物污染等问题,会造成水体环境恶化,从而病害频发,品质下降;另一方面,由于饲料质量不佳以及螃蟹对饲料的吸收率低等问题,造成螃蟹自身品质不佳。对此,微生物菌剂可以发挥作用,但市场上常用的单一微生物菌剂无法解决多重问题;而复合菌剂存在产品较少,菌株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限制其应用效果。因此,本文以张家港鸿屹水产养殖中心为实验基地,以螃蟹为研究对象,首先进行高效益生菌株的筛选和鉴定,然后将筛选得到的菌株进行不同复合菌剂组合的中试实验,通过测定螃蟹自身的生长和养殖水体状况,得出最佳菌株组合。本文结果如下:1)筛选到能够促使螃蟹健康养殖的益生菌8株。包括水产中常用的益生菌:其中乳酸菌4株,分别命名为ZJR3、CR6、CR2和MR2。经鉴定,ZJR3为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最适生长温度在30-40℃,最适pH为6,最适培养基为MRS培养基;CR6为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最适生长温度在30-40℃,最适pH为6,最适培养基为MRS培养基;CR2为玉米乳杆菌(Lactobacillus zeae),最适生长温度在30-40℃,最适pH在5,最适培养基为MRS培养基;MR2为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最适生长温度在30-40℃,最适pH为5,最适培养基为MRS培养基。酵母菌3株,分别命名为ZJ1、CJ2和CA2。经鉴定,ZJ1为毕赤酵母(Pichia sp.),最适生长温度在30℃,最适pH为5,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CJ2为毕赤酵母(Pichiasp.),最适生长温度在30℃,最适pH在5,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CA2为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rientalis),最适生长温度在30℃,最适pH为5,最适培养基为PDA培养基。光合细菌 1株,命名为 MG2,经鉴定为沼泽红假单胞菌(Rhodopseudomonas),最适生长温度在40℃,最适pH约在5-7,最适培养基为TY培养基。2)测定螃蟹21天内生长速率,可食用部分,可食用部分蛋白质含量等指标以及氨氮、总磷、总氮等水质指标,得到ZJ1+CR6组合对于螃蟹品质的影响最为明显,尤其对平均每只螃蟹生长速率,可以提高17.5%;可食用部分可以提高6.2%;可食用部分蛋白质含量可以提高2.2%。与此同时,养殖水中氨氮含量可降低45%;总磷含量降低23%;总氮含量降低29%。3)MG2对铜绿微囊藻和颤藻均具有明显的抑制效果。在八天的生长周期内,抑制率均超过90%。MG2对铜绿微囊藻释放到水体中的藻毒素也具有一定的抑制效果,从第6天开始,该光合细菌对释放到水体中的藻毒素减少50%左右。从光合细菌对蓝藻抑制试验的情况发现,1%和5‰的接种量对蓝藻的抑制效果差别不大,考虑到实际应用的经济成本,因此,在实践应用中,采用5‰的接种量对藻类进行处理。在MG2对不同蓝藻的抑制效果探索过程中初步发现,MG2对于铜绿微囊藻的抑制作用可能不是由于营养竞争导致的,后续还需要进一步研究MG2对于藻类抑制的机理。本文发现ZJ1+CR6组合,辅以MG2菌剂对于螃蟹健康养殖的效果最为明显。ZJ1+CR6对平均每只生长速率,可以提高17.5%;可食用部分可以提高6.2%;可食用部分蛋白质含量可以提高2.2%;对养殖水中氨氮含量可降低45%;总磷含量降低23%;总氮含量降低29%。同时,投加沼泽红假单胞菌MG2对铜绿微囊藻、颤藻均具有抑制效果,在八天的生长周期内,抑制率均超过90%,可以在养殖过程中,协同抑制水体中的蓝藻,为螃蟹健康养殖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