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明确护理本科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现实水平及其特点;找出影响护理本科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相关因素。方法结合护理本科生的自身特点,对彭永新编制的“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量表”进行修订,并以修订后的量表作为调查工具,对252名中国医科大学护理专业本科生施测,取得248份有效样本。通过均数比较、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逐步回归等统计方法对护理专业本科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现状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1、护理本科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现状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整体水平处于中等(87.7137±12.05196),但是在职业规划(20.8427±3.27106)和目标选择(12.9758±3.06596)两方面个体差异较大。2、护理本科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比较分析结果护理本科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水平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升高,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394,p<0.05);(t=0.306,p>0.05;F=0.587,p>0.05);是否独生子女在解决问题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98,p<0.05),且非独生子女高于独生子女;有无兼职经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7,p<0.05),且有兼职经历的高于无兼职经历的;生源地和家庭条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护理本科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的分析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兼职经历及母亲受教育水平是护理本科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t=-5.594,p<0.000;t=2.477,p<0.05)。体差异显著,主要表现在目标筛选和职业规划两个方面。2、护理本科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与其年级、是否独生子女以及有无工作经历等几个方面有关,而与其生源、家庭条件以及父亲受教育的程度等方面无关。3、有无兼职经历及母亲受教水平是护理本科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子,即有兼职经历及其母亲的受教育水平越高的护理本科学生,他们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也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