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历史上每一次重大的技术创新,都对就业产生了深远影响。人工智能技术作为一种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也不容忽视。本文研究智能化对我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构建指标体系测算我国的制造业智能化指数,分析智能化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机理,实证检验智能化对我国制造业就业的影响,结合所得结论提出智能化情境下我国实现制造业就业创造的政策建议。构建制造业智能化评价指标体系,用熵值法测算2010-2016年我国制造业智能化指数,从时间趋势和空间差异等方面评价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结果发现:2010-2016年,我国制造业智能化水平稳步上升;但各省智能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广东、江苏、山东等传统制造业大省的智能化水平居高,而青海、宁夏等地的智能化水平偏低;从八大综合经济区角度看,东南部地区智能化水平普遍高于西北部地区。从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两个方面分析智能化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智能化对就业存在“机器换人”的直接替代效应和通过提高生产效率从而减少劳动力需求的间接替代效应,智能化也通过延伸产业链和促进技术创新两种途径扩大就业需求,因此存在就业创造效应,两种效应的强度对比决定了智能化对就业总量的影响是增加还是减少;智能化加大了就业结构的两极化趋势,能显著提高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降低中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对低技能劳动力也产生了一定互补作用。基于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智能化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构建多种计量模型进行回归估计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智能化对制造业就业总量具有“U”型影响,当前我国的智能化对制造业就业以创造效应为主;智能化通过延伸产业链和促进技术创新等中间途径实现就业创造,其中技术创新发挥主要作用;智能化对就业结构产生极化效应,劳动力市场中的高技能和低技能劳动力需求增加,中技能劳动力的需求有所下降;智能化对制造业就业总量和就业结构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对南部沿海、东部沿海地区的就业总量具有显著地促进作用,对北部沿海、东部沿海的就业极化作用更为明显。基于上述研究所得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提升我国制造业整体的智能化水平,充分发挥智能化的就业创造作用;提升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质量,扩大高技能人才供给;强化和完善技能培训的内容与模式,促进中低技能劳动力的稳步优质就业;强化东南部地区制造业的示范带动作用,提高西北部地区的智能化政策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