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查德.赖特是美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非裔美国作家,他的代表作《土生子》(1940)被认为是一部在美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性质的作品。该小说的出版不仅震撼了美国文坛,也震撼了美国社会。它开创了美国黑人“抗议小说”的先河,不但成为了文学领域的经典作品,而且也成为了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评论家们大多从种族方面,心理学方面以及女性主义、存在主义等方面研究该小说。本文将作品置于爱德华·W·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以及加里特里·C·斯皮瓦克的“属下”理论框架内,围绕小说中不同人物的“他者”形象和“属下”身份以及“属下”的“发声”和“代言”问题,对其进行后殖民主义分析与阐释。
论文包括六个部分,除导言和结论部分之外共有四章。
导言部分介绍非裔美国作家理查德·赖特及其代表作《土生子》的相关背景知识,论文的框架结构及研究方法,指出论文的研究意义及研究结果。
第一章是文献综述,介绍国内外关于《土生子》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介绍了后殖民主义批评的主要理论,特别是爱德华·W·赛义德与加里特里·C·斯皮瓦克这两大批评家的理论观点。赛义德的理论观点集中体现在《东方主义》(1978)这一著作中。也是在该书中,他提出了“他者”这个概念。斯皮瓦克的成就集中在她对“属下”的研究上,著名文章“属下能说话吗?”(1985)就是她这方面研究的最好代表。斯皮瓦克的属下理论主要关注后殖民背景下属下的生存状况和差异性,指出属下在主流文化面前失声;同时斯皮瓦克还指出属下不能被代言的问题。
第三章结合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中的“他者”概念,分析《土生子》中的后殖民主义话语和黑人的“他者”形象,并将研究拓展至白人的“他者”和黑人的“他者”这两个层面。黑人都是白人社会的“他者”,而黑人别格除了是白人社会的“他者”之外又是黑人社会的“他者”。
第四章通过“属下”及其“发声”、“代言”理论论述该小说中黑人男性别格处于白入主流文化的压迫下,尽管具有反抗精神,仍因没有听众而成为发声失败的“属下”。黑人妇女在主流文化的压迫之下,失去自我意识和反抗意识,没有表达自己意见和发出自己“声音”的意识,成为沉默顺从的“属下”。小说中的知识分子简和麦克斯试图为沦为“属下”的别格代言,但由于其自身意识的掺杂和交流过程中的障碍,导致其代言失败。由于黑人的“他者”身份以及作为“属下”又不能成功地发出自己的声音,所以黑人“他者”成为了失语的群体,他们的悲剧命运是难以避免的。
文章最后一部分是结论。本文将《土生子》置于爱德华·W·赛义德的东方主义理论以及加里特里·C·斯皮瓦克的“属下”理论框架内,对其进行后殖民主义解读,分析小说中人物的“他者”形象以及“属下”的生活境况和心理状态,发现“他者”的“属下”身份以及“发声”、“代言”问题值得我们深思。面对主流文化,“属下”应该保持独立的自我意识,维护自己的发声权;同时主流文化也应该给予他们平等的发声机会和足够的发声空间,并倾听他们的声音。小说中面个黑人虽然无法改变其悲剧命运,但当今美国黑人社会地位得到不断改善与提高,他们的失语状态正朝着自由发声的方向转变,美国总统奥巴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该论文旨在丰富《土生子》的研究视角,也希望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构建各种族和谐相处的国际社会带来一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