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印迹技术在蛋白质分离和识别中的应用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子印迹技术是以分子识别理论为基础,制备对特定分子具有选择性功能的高分子聚合物的一种技术。分子印迹的原理为:模板分子在单一或混合溶剂中与功能单体形成复合物,在交联剂作用下模板分子周围形成网状高分子聚合物,除去聚合物中的模板分子,聚合物上就得到与模板分子在三维空间上匹配且带有特定功能基团的孔穴,该孔穴可以选择性识别模板分子。化学和物理性质稳定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在传感器研究、色谱填料、生物材料模拟、酶和抗体等领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通常模板分子是一些分子量较低的化合物,而由于蛋白质生物大分子本身固有的局限性,较少用作模板分子。 本论文利用分子印迹技术合成了牛血红蛋白的分子印迹聚合物,考察了其吸附性质与分子识别特性,对分子印迹技术在蛋白质分离和识别这一领域的应用作了初步的研究。具体来讲,本论文的工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理论与蛋白质分子印迹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二、紫外光谱法从分子水平考察了摩尔比、溶液pH值、离子强度对功能单体与模板蛋白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采用本体聚合法制备了以牛血红蛋白为模板分子的印迹凝胶聚合物,平衡吸附、单一吸附和混合吸附实验考察了印迹凝胶聚合物的吸附性能与识别性质。实验结果表明,印迹聚合物在水相中对模板蛋白有亲和性与特异性,其分子识别能力很大程度上受着键合位点形状与氢键相互作用的影响。 三、采用光接枝表面印迹法,以引发转移终止剂修饰的聚苯乙烯微球为载体,制备了以牛血红蛋白为模板的分子印迹微球。红外光谱、扫描电镜和元素分析考察了聚合前后载体表面形态的变化,证实了载体表面成功接枝了分子印迹层。并研究了聚合物的吸附和分子识别选择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光接枝表面修饰法制备的分子印迹微球对模板分子有着很好的吸附容量和识别选择性。
其他文献
金属-金属(多重)键化合物由于特殊的结构和新颖的成键性质,以及在活化小分子领域和催化反应等方面表现出潜在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关注。在2007年,首例含有Mg-Mg键的低价态稳定的化合物[L’MgMgL’](L’=[(Ar)NC(NiPr_2)N(Ar)]~–(A);L’={[(Ar)NC(Me)]_2CH}~–,Ar=Dipp)(B1)被报道之后,不同配体的Mg-Mg键化合物也相继被合成,
学位
美国6月,星巴克宣布和美国最大啤酒酿造公司安海斯─布希英博(Anheuser-Busch In Bev)合作,但两家公司合作不是为了要推出新的咖啡或是啤酒,而是要在2017年上半年在美国推出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s)在交通运输系统和便携式电子产品领域作为一种替代能源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在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中,阴极氧还原反应对于能否得到令人满意的能源产率和使用寿命具有重大的意义。当前,商业上普遍应用的氧还原催化剂是Pt/C催化剂,然而其氧还原活性还不能够令人满意,而且其耐甲醇能力和结构稳定性较差,因此探究低成本高性能的非Pt催化成为当前阴极氧还原催化剂的研究热点。本文中采用了去
本文详细介绍了食品中抗生素的分类,来源以及危害。核酸适配体的功能及特点,以及其应用。复合纳米材料的特点和在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中的应用。并对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做了相关改进,用于检测抗生素。本文对以下内容做了研究:1、基于氧化石墨烯-聚苯胺(GO-PANI)和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信号扩增方案构建了竞争型适配体传感器超灵敏检测土霉素(OTC)。在此方案中,GO-PANI膜修饰在电极表面,金纳米材料
天然酶因其催化效率高和反应特异强,在医药、化工、食品和农业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天然酶很容易受环境的影响而失去催化活性,并且,制备、纯化以及贮存比较耗时且昂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