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办好中等职业教育的当务之急。实时监测和动态评估区域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是优化资源配置的关键环节。统筹协调和综合利用区域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就要以充分认识和深入分析区域范围内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县际差异为前提。为此,本研究建立了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08-2013年的X省县级面板数据,运用DEA-曼奎斯特指数方法对X省32个区县的中职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测算。在此基础上,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ESDA)对中职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空间关联性进行验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综合评估了X省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状况。最后,结合GIS技术和空间回归模型,探究了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空间特征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2008-2013年间,X省中职教育资源配置全要素生产率呈现出“前期微幅增长,后期持续缓慢下降”的变动特征,前期的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进步的增长,后期持续下降主要是技术效率衰退所致;X省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较高的区县逐渐从西部地区向东北部和东南部扩散;资源配置效率总体上呈现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即空间临近的区县资源配置效率水平接近;地方政府“标尺竞争”、区域交通通达性、财政分权体制等因素塑造了中职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的上述空间特征。为促进中等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提升,本研究建议:X省应继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课程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推进中职教育质量提升,实现中职教育发展模式的内涵式转向;由于空间自相关性的存在,X省应重点关注资源配置效率高值集聚的区县群,可以考虑在这些区县建设服务整个区域的中职教育园区,实现优势的集中,不断扩大园区的影响力,将高效的资源配置模式向全省更大范围推广;X省应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省级统筹,打通省域内中职教育跨区域协同发展的桥梁,努力创设“信息沟通,资金融通,人才流通,生源互通”的区域中职教育发展政策环境和办学生态,促进全域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