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为解决拖欠多年的城市住宅问题,曾大规模推行城市住区的小区模式建设,这些住宅小区尽管居住标准比较低,设施较差,但由于其建造速度快,规模化生产程度高,在当时确实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居民的"房荒"问题,甚至于直到今天这种以小区模式为主的住区建设依旧在许多城市屡见不鲜。
但是随着人们居住水平的提高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近年来人们逐渐发现小区模式的弊病,开始探讨更适应时代的规划理念,一方面人们开始走出小区模式的局限,并着手进行对城市新住区形式的探讨,另一方面,这些1970-80年代建造的城市住宅小区也开始被人们纳入了更新与改造的视野范围。
唐山作为我国住宅小区模式实践最多的城市之一,因其特殊的城市建设背景与抗震需要,在其中心区目前留存着大批在震后十年重建期间建设,并且建筑结构性能良好的住宅小区。因此,当前唐山面临着城市发展新的历史机遇的情况下,对这些震后重建住宅小区的更新与改造也就显得更为迫切与突出。
针对上述情况,并结合在唐山震后重建小区的调研中所发现其暴露的诸多问题,本研究试图从突破源自于功能主义以及服务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小区模式的规划结构入手,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一系列不同与以往的,渐进式、小规模的综合改造策略,以使这些曾为震后灾民提供家园般庇护的住宅小区,在新时代能继续发挥其相应的作用,同时也希望该研究能为其他城市的住宅小区改造提供一定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