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获得了万众瞩目的成果。众多学者致力于研究如何更好地促进城市化发展。在城市化发展的进程中,大量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城市必须建设大量的公共基础设施,比如医院、公园、图书馆,以及修建公路、高架桥、铁路等等,来使他们享受与城市居民相同的待遇。然而,这些建设项目均需要大量的投资。迄今为止,中国快速的城市化建设的项目资金,主体还是依靠国家的财政投入、银行贷款等方式。但是,国家财政拨款有限,仅仅依靠以上的融资方式来获取城市化建设的巨额资金,非常不利于城市化的长期发展。合理、有效的金融发展可以很好地为城市化发展提供融资途径,进而促进城市化发展。所以,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际意义。本文借鉴不同学科背景下的研究者对城市化的定义,从人口学和经济学两个角度出发,对城市化的定义进行了相关概括,并且基于该定义选择了衡量城市化程度的指标。本文选取了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与存款和占GDP的比重FIR、贷款占存款的比重FE、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CR三个指标,采用31个省级单位1993~2011共19年间的数据,建立了PVAR模型,通过GMM估计、脉冲响应、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金融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计量结果发现,金融发展对城市化进程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从脉冲响应图可以看出,金融发展规模扩大能够促进城市化进程发展,金融发展效率提高也能够促进城市化进程发展。从方差分解结果可以看出,金融发展规模与金融发展效率都能够促进城市化发展。以经济城市化的角度为出发点,本文继续研究了金融发展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情况。本文选取了全部金融机构贷款与存款和占GDP的比重FIR、金融发展效率FE、第二产业、第三产业产值和占GDP比重IS三个指标,仍采用1993年~2011年间31个省级单位的数据,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Dynamic PanelData Model),分析金融发展对城市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但是这种作用往往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具体来说,本期金融发展对本期产业结构升级影响不显著,但是可以影响后期的产业结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