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交际有两种形式:言语的和非言语的。非言语交际是指语言以外的所有交际行为。语言交际和非言语交际的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交际的全部过程。非言语交际与语言交际一样是人们交流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人们几乎每天都在有意无意地使用非言语交际,教师也运用大量的体态语与学生进行交流。近年来许多语言教师尽管做了大量的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但教学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其中影响因素很多,而作者发现,教师课堂里的非言语行为是与教学效果直接相关的。师生间的非语言交流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一踏进教室,就有非语言行为。教师的走路方式,衣着形式,表现气质,以及讲话之前身边的一切其它东西都在无时无刻不在向学生们传递信息。然而许多学生行为也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印象,期望和态度。例如,坐在教室前排的学生会被教师看作更注意听讲和更值得喜欢。当老师接近时,向后缩的学生或不让老师挨着他们站或坐的学生会被认为对学习不感兴趣,对课堂环境有抵制情绪。一项研究表明教师对学生的印象受到后者对非语言现象敏感性的影响。而且越来越多教师认识到,同语言交际相比,非言语交际是改善师生关系更有效的交际手段,教师的非言行为关系到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课堂上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可以辅助、强化、感染学生甚至替代有声语言传递信息,扩大信息发射量,增加学生对有用信息的接受量,同时还具有沟通师生感情、调控教学等作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行为的意识和非言语行为的使用有很大差异,表现出的非语言行为各不相同。一位优秀的英语教师不仅应该有较高的语言专业水平,还应善于运用交际技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师生都在利用自身形体相互影响,沟通彼此的意向,以对方活动来调节自己的活动。优秀教师在与学生交流时,体距、声音、音调、音速等都富有变化、面部表情丰富,保持眼神的交流。他们使用了大量的积极的、有助于教学的非言语交际行为。他们在评教中的成绩更好,更受学生欢迎。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概述了非言语交际的重要性以及目前我国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一些理论研究,并阐明了本研究的目的以及本文的结构。第二章,回顾了非言语交际到目前为止的研究状况,包括其发展状况,概念,分类以及功能等方面。第三章,研究了非言语交际知识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的课堂应用中的重要性以及师生间的相互影响。第四章,说明在教授非言语交际知识的重要性,应把非言语知识的传授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部分来抓。第五章,对非言语交际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办法,主要是针对课堂内师生间的相互作用来体现。第六章,对本篇论文进行要点总结并为以后的深入研究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