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业拖延涵盖认知、情绪与行为等多种成分在内,属于一种复杂多维度理论结构,以拖延者在目标行为与自身认知上的差异,以及对任务重视度的降低为主要表现,相关统计学数据显示:约有75%左右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学业拖延行为。国内外研究学者普遍认为,学业拖延不仅会导致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和学业成绩受到影响,还容易给个体带来不良的情绪体验,因此,吸引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纵观国内外关于学业拖延的研究文献,国外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伊始,既有学业拖延的研究,至今已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但是国内对于此方面的研究甚为薄弱,尤其是对于初中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而初中生正是处于学习乃至人生的重要阶段,如何降低学业拖延现象显得尤为重要。故而,本研究通过整理与分析国内外关于学业拖延现象的研究,以我校初一年级一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了初中生学业拖延的现状,以初步了解初中生学业拖延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从而为有针对性的开展干预措施,以帮助学生养生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降低拖延行为发生率,促进学业成绩的进步提供依据。本研究通过采用文献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在分析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学业拖延量表》、《人格五因素量表》以及《学校归属感量表》对包头市第二十五中学学生发放调查问卷,根据《学业拖延量表》评估结果,对学生中存在学业拖延者进行团体辅导,在期末考试前共进行了6次团体心理训练,两周1次,40分钟/次。将研究中所得数据采用卡方检验的统计学方法进行研究探索了我校初中生学业拖延的现状及特点,揭示了学业拖延与人格特质、学校归属感之间更深层次的关系,从而为教育教学提供合理化的建议。经过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初中生的学业拖延水平处于中等水平,学业拖延中延迟总结的拖延水平最高,而延迟执行水平最低。(2)学业拖延者以不担任班干的市区独生子女居多。(3)情绪性对拖延影响最大,而人性对学业拖延属于反向预测,学业拖延者具有不稳定和好幻想人格特质。(4)学校归属感的各个维度与学业成绩均具有显著相关性。(5)团体辅导干预后,学业拖延者的拖延程度明显降低,高拖延学生的学业成绩提高明显。(6)大多数学生对团体辅导满意度较高,并有再次参加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