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检测肺挫伤患者血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活化蛋白C(APC)的变化,结合比较TTS评分的差异,研究肺挫伤患者预后与上述指标血浆水平及评分之间的相关性,并探讨其在肺挫伤患者早期预测病情及预后评估中的作用。方法:所选病例为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及ICU于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收住入院的肺挫伤患者,纳入标准:1.受伤24小时内入院;2.符合肺挫伤的诊断标准;3.住院时间满7天。排除标准:1.资料不完整者;2.既往合并心肺肾肝等功能障碍者。共55例纳入研究,其中男36例,女19例,年龄35.19±16.56岁。按照肺挫伤后是否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分为ARDS组35例和非ARDS组20例。ARDS组按预后分为死亡组13例,存活组22例;多器官功能障碍组(MODS组)15例,非多器官功能障碍组(非MODS组)20例;脓毒症组14例和非脓毒症组21例。同时取健康体检者30例为对照组,男20例、女10例,平均27.3±10.8岁,年龄、性别皆与实验组对比,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收集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入院24小时内创伤严重度评分(ISS)、胸部创伤严重度评分(TTS评分)和急性生理改变及慢性健康评估综合评分系统II(APACHEII评分)。分别于入院即刻(伤后6小时内)、伤后第一天、第三天、第五天和第七天采静脉血检测vWF、IL-6、IL-10、APC,观察各组上述各指标的变化趋势。数据分析采用SPSS17.0进行处理。结果:1.ARDS组患者低血容量休克、MODS发生比例、ISS评分、TTS评分和CRP水平均高于非ARDS组及对照组,非ARDS组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ARDS组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及死亡率高于非AR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非ARDS组患者vWF、IL-6、IL-10、APC在伤后3天内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5-7天开始恢复至基本正常。ARDS组患者入院后经积极治疗,上述指标稍有恢复,但随病情发展,会继续异常并持续至第7天。4.在5个时间点上测得各指标,ARDS组各指标与非ARDS组对比,存在明显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ARDS组入院即刻vWF、IL-6、IL-10之间呈正相关,与APC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血标志物联合TTS评分对肺挫伤患者发生ARDS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877)。7.ARDS患者中死亡组、脓毒症组及MODS组入院即刻各指标及TTS评分与相应对照组对比,存在明显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vWF、IL-6、IL-10、APC参与了肺挫伤发生ARDS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对预测ARDS患者转归提供了参考。2.入院即刻组合标志物(vWF、IL-6、IL-10、APC)联合TTS评分对于肺挫伤患者发生ARDS更有预测价值。3.TTS评分可作为肺挫伤患者发生ARDS及不良预后的预测指标,能反应胸部创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