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权正统性是中国古代传统政治理论的古老命题,它是一个政权赖以存在和延续的重要保证。古今学人对于正统论的研究论著,可谓汗牛充栋。正统论,其实质是一种权力合法性理论。然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政权在构建自身正统性之时,其表现形式不可避免地都会受到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阶段的影响和制约;而成功的政权正统性之构建,亦将反作用于社会经济,促进经济的稳定与增长。在以民族冲突与民族融合为时代背景的北朝后期,以经济视野观察东魏北齐政权正统性之构建,正是对这一观点的充分阐释。兄终弟及和父死子继两种权力继承方式是胡汉之间重要区别之一。武成帝高湛是北齐第四位皇帝,死后却能以“世祖”的庙号获得宗庙祭祀,其原因在于他于三十而立之年却将皇位禅位给自己的嫡长子后主高纬。自此,兄终弟及的权力继承模式最终被父死子继所取代,以汉化作为主要内容的政权正统性形象得以确立。追朔东魏北齐四十余年的重大政治事件,主要是在胡汉矛盾、帝室试图强化皇权的背景下发生的。然而追根溯源,经济因素起到了决定性作用,统治集团通过对国家财政的分割掌握了政治话语权。北魏灭亡后,在其旧有的版图上同时建立了由元魏皇室为名义上最高统治者的两大对立政权,为了构建自身政权合法性,双方都必须证明自己“得全魏之墟”,故延续拓跋魏的相关政策成为主要手段。东魏北齐在政治上以继承元魏遗业为号召,通过迁都邺城、均田制改革及度量衡改制、并省州郡等重大政治、经济举措和北魏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政策之制定,完成了它正统形象的塑造。然究其根源,实为重建基本经济区、完善封建剥削手段以及建立良性国家财政体制服务的。东魏北齐之时,佛教在政治生活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佛教造作的谣谶及僧人的一些行为在政治事件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东魏北齐政权高氏父子“皇帝菩萨”的形象得以确立。通过对谣谶、僧人活动地区的考察,将东魏北齐佛教的发展与分布与地域和家族联系起来,可以发现呈现出了与北魏洛阳时代不同的特点,而这一时期佛教的政治作为正是寺院经济在河北、河东地区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从以上三个推论可更进一步推断:东魏北齐政权正统性构建的历史意义;经济因子与东魏北齐政权正统性构建的双向作用;北齐成功的正统性构建与其国祚短促引发的历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