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原癌基因c-myc、c-fos蛋白在良性胆道狭窄瘢痕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研究C-MYC、C-FOS两者相互间的关系,探讨其与良性胆道狭窄形成的相关性。进一步阐明良性胆道狭窄中胆管瘢痕的发生机理。 方法:收集32例良性胆道狭窄患者肝内、外胆管瘢痕组织,10例正常胆管组织作为对照,用光镜观察它们HE染色下的显微结构特点;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myc、c-fos蛋白在20例肝外胆管瘢痕组织、12例肝内胆管瘢痕组织和10例正常胆管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对其阳性表达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在肝外胆管瘢痕组织和肝内胆管瘢痕组织的成纤维细胞、胆管上皮细胞及血管内皮细胞中c-myc、c-fos呈强阳性表达,而正常胆管组织中缺乏表达。肝外、肝内胆管瘢痕组织中c-myc、c-fos的表达与正常胆管组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肝外与肝内胆管瘢痕组织中c-myc、c-fos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1]肝外、肝内胆管瘢痕组织中c-myc和c-fos癌基因受激活,可能参与了成纤维细胞的分化增殖、胶原合成与降解以及对细胞因子的调控,并导致瘢痕增生。[2]原癌基因c-myc、c-fos与良性胆道狭窄瘢痕形成密切相关。在肝外胆管瘢痕组中c-myc与c-fos蛋白两者的表达成正相关(r=0.75,P<0.05)。在肝内胆管瘢痕组中c-myc与c-fos蛋白两者的表达亦成正相关(r=0.68,P<0.05)。两者具有协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