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食管癌在我国的发病范围遍及全国10余个省、自治区,食管癌在病理学上可分为:食管鳞状细胞癌与食管腺癌,我国以鳞状细胞癌为主(90%)。到目前为止,食管癌的具体发病原因尚不清楚,研究表明食管鳞癌的发生,与吸烟、饮酒、喜食腌菜、家族遗传、常进热烫饮食及心理障碍等因素有关。尽管生活的环境因素相似,但却只有一部分人患病,特别是食管癌患者有显著的家族聚集现象,进一步提示遗传因素在发病中起到很大的作用。随着食管癌高发区饮用水、生活环境的改变、防癌知识的普及、高发区居民维生素微量元素的补充、不良生活习惯的改变,食管癌的发病较前有所降低,但是降低幅度不太明显。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渐进步,更多的遗传易感基因被科学家们不断发现,遗传因素在食管癌中的作用机制被诠释。随着环境致癌因素的不断纠正,遗传因素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目的分析比较豫北地区食管癌病人在家族遗传方面的差异,证明遗传因素在食管癌的作用程度,为食管癌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分析2016年1月-2017年3月我院收集的400例食管癌病例,比较豫北地区与全国其他食管癌高发区在遗传度方面的差异,以及豫北地区有食管癌家族史的病人与无家族史的病人发病年龄、病理分期、预后方面的差异。结果豫北地区有食管癌家族遗传史的病人(观察组)较无家族遗传史的病人(对照组),在发病年龄方面(χ~2=27.502,P=0.000)、病理分期方面(χ~2=88.103,P=0.000),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预后方面(χ~2=0.201,P=0.654),无统计学意义;豫北地区与其他食管癌高发区遗传度方面(χ~2=34.036,P=0.000),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豫北地区有食管癌家族遗传史的病人较无家族遗传史的病人,发病年龄整体偏早、病理分期偏晚。结论豫北地区有食管癌家族遗传史的病人较无家族遗传史的病人,发病年龄整体偏早、病理分期偏晚,重点监测有食管癌家族遗传史的高危人群,通过加强监测、提前干预、尽早行粘膜下切除治疗,这样能够减少食管癌的发生,提高患者生存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