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一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变性引起内层视网膜细胞损害,最终导致广泛的视网膜多层萎缩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常以视野作为其病情进展的评价方法,但视野检查主观、耗时,因此本研究观察RP患眼短波长自发荧光(SW—AF)和近红外自发荧光(NIR—AF)特征以及与视野改变的相关性。方法:2013年3~7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临床确诊为原发性RP患者12例24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9例18只眼,女性3例6只眼。年龄15~69岁,平均年龄(35.3±15.03)岁。均行眼底彩色照相、SW—AF、NIR—AF、电脑视野、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处理。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取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SW—AF、NIR—AF检查结果均显示,眼底后极部均有大小不等的强荧光环。SW—AF强荧光环内部弱荧光区域面积与NIR-AF强荧光区域面积正相关(r=0.662,P<0.05)。OCT检查证实强荧光环外的区域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层和外界膜断裂、外核层变薄及色素上皮变薄萎缩。周边部视网膜骨细胞样色素沉着在SW—AF和NIR—AF中均为无荧光,眼底斑块样改变区域在SW—AF中同一位置表现为斑驳样弱荧光,表示此区域视网膜结构已开始改变、功能已开始降低。SW—AF强荧光环与视野具有正相关(r一0.492,P<0.05)。结论:RP患者视野与SW—AF强荧光环内区域大小相关,且SW—AF强荧光环内区域与NIR—AF强荧光区域视网膜结构正常。那么可以采用眼底AF对RP患者的病情进展进行随访观察,既可以节约时间也能够得到准确且直观的图像,从而可客观评价视网膜病变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