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背景下的湘潭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ggma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土地资源稀少,人口增加和城市化发展需要大量新增建设用地,同时要保障不突破耕地红线,所以就出现了土地利用尤其是建设用地利用和城市化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城市化发展和土地合理利用要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不但如此,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不再适合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向低碳经济转型势在必行。低碳经济和土地集约利用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低碳经济型的土地利用也同样要求建设用地集约利用。在向低碳经济转型的过程中,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就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湘潭县2010年的土地利用和社会经济基础数据,以土地区位论、地租理论、土地报酬递减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协同学原理和脱钩发展理论、环境库兹涅茨理论为基础,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湘潭县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对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并对湘潭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对主要建设用地到2020年的用地潜力进行预测,以期为湘潭县的低碳经济发展和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下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本文主要的研究工作和结论如下:对湘潭县的建设用地利用现状进行分析,并用弹性系数公式进行利用趋势分析。再根据湘潭县自身特点,并参考已有研究选择适当的评价指标,使其充分体现低碳经济型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然后使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并用适当的方法确定合理值,根据实际值和理想值测算分值,从土地投入强度、土地利用强度、土地产出、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等方面对湘潭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评价结果。根据湘潭县有关部门的调查数据并利用公式进行测算,对湘潭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远景潜力进行预测,并分析预测结果。通过分析看出:湘潭县土地利用现状存在很多问题,制约了低碳经济发展。湘潭县建设用地增速加快,土地投入和土地产出的增速均大于城镇用地的增速,说明在这两方面用地相对集约。但是城镇人口增速小于用地增速,土地产出增速小于土地投入增速,说明在这两方面用地相对粗放。用AHP法建立模型,测算得出大部分指标分值都超过0.1,属于粗放利用,并最终算出湘潭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等级为V级,表明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未达到要求,土地利用方式较为粗放。到2020年湘潭县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潜力预测值达78.96平方公里。湘潭县远期集约用地的潜力主要来自农村居民点的整理和独立工矿用地复垦。根据本文的评价结果及其分析,提出了在低碳经济背景下湘潭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的措施和建议,包括提高公民对低碳经济型土地利用的认知度、增加土地利用碳排放指标、构建低碳产业模式、推进内部挖潜减少消耗土地资源、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和城市绿化和增加碳汇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通过营养风险筛查来指导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已成为临床营养领域的热点,但绝大部分的风险评估关注在重症或肿瘤患者中,对于可能无营养风险的良性病患者,能量支持策
当下世界经济面临较为重要的转折点,次贷危机以来泛滥的流动性,引致了资产价格高企,金融行业膨胀,尽管美中经济增长有所回稳,但随着主要央行的加息缩表,首当其冲的可能并非增长能否
报纸
风力发电作为最具商业开发价值的可再生能源之一,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但是由于风的间歇性和随机性,风电大规模并网会给电网带来较大冲击,影响电能质量和电网稳定性,甚至成为制约
背景:随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发病率的增加,过量的甲状腺激素对心肌的毒害作用不容忽视,而B型脑钠肽作为心衰定量标志物,对甲亢性心肌病的心功能及心肌损害程度的早
针对济南绕城高速公路南线津浦公铁立交桥390片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I型梁的施工情况,结合近年来预应力混凝土预制梁在施工中出现的侧弯问题,分析了I型梁施加预应力后及安装就
谈土地空间价值的开发利用●单胜道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迅猛发展以及人口增加,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对耕地的需求日益增长,而各项建设用地剧增和城镇以“摊大饼”方式扩
为了探明不同品种淀粉薯茎秆的机械特性,以提高马铃薯机械化粉碎还田作业质量,对马铃薯收获阶段不同时期的茎秆进行物理特性分析。以北方地区淀粉薯兴佳2号、延薯4号为试验对
人教版高中《生物·分子与细胞(必修1)》的“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是一个开放性实验,是发展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养的良好素材。但由于本活动用材多,耗时长,如何进行有效
嘉陵江河口滩河段虽已经多次整治,由于种种原因,未达到预期目的,滩段河槽变迁频繁,水流不畅,碍航严重,1990年,对该滩段再次进行测量、设计及施工,由于该次整治考虑了河口滩整个河段,整治措
通过产教融合来培养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应用型大学发展的必由之路。产教融合涉及学校、政府、行业企业等诸多主体,通过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推进"的四环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