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票期权激励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在美国,它曾经帮助制造了“硅谷神话”,现在,国外许多企业都对员工实行了期权激励。我国不少企业也尝试推行股票期权,并且已有不少这方面的实践。股票期权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激励制度,已经在世界经济舞台上存在并发展了几十年,但与之相关的会计处理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尽管国外曾出台了不少会计准则来约束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但并不意味着争议的结束,相反,它把学术界对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讨论引入了准则制定的实践中,使这一讨论具有了更大的现实影响力,使学术研究不可避免地加入了利益的色彩,从而使股票期权会计处理这一本来就并不简单的问题更加复杂化了。而在我国,关于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研究时间并不长,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相关的会计规范出台,在实践中,各企业自行其是,造成该领域会计信息的混乱,对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研究是一项迫在眉睫的课题。本文专门研究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问题,试图构建一个理论上相对完善又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的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的基本框架,为股票期权会计准则的制定作一个参考。本文的基本结构是按会计工作的确认、计量和披露这一工作流程来安排的,逐一讨论各环节的会计处理,最后对我国制订股票期权会计准则所涉及的特殊性问题进行了专门研究。本文研究的基本方法是从会计基本理论出发,在我国现行会计制度的基础上,参考国外相关会计准则,并结合我国实际,归纳与演绎相结合,以规范性研究为主,辅以案例,得出结论。下面对本文各章节的基本内容作一简要介绍。绪论部分是本文研究的背景介绍,主要是股票期权激励在国外和我国的现状简述及界定本文的研究内容——将股票期权激励作为一个既定存在研究其会计处理方法,而不考虑与之相关的其他财务问题。第一章是股票期权激励及其会计的一般理论。第一节对股票期权<WP=4>激励的概念和典型的操作方式作了简要介绍,然后论述了股票期权三方面的基本特征,即它是一种选择权、授予对象为企业员工以及授予后不可流通,并认为“不支付费用”并非其基本特征,本节旨在对本文的研究对象作一界定。第二节对我国现实中存在的几种股票期权操作模式依据行权股票来源的不同进行了分别介绍,包括定向增发、第三方回购、国有股转让与国有股东购股预留、国有股配股权预留、股票增值权以及非上市公司实行的股份期权。第三节对国外已有的股票期权会计准则作一综述,并对我国实践中的几种做法作了介绍,即或有事项法、三时点法和内在价值法,指出股票期权会计在国外和我国都还处于一种非常不完善的状态,对其的研究是非常必要和有价值的。第四节论述了对股票期权会计进行规范的必要性。第二章是股票期权的确认。第一节对确认的概念作了阐述,并细化了本章所述确认应解决的问题。第二节解决是否确认的问题,按可定义性、可计量性、相关性和可靠性四个标准来论述,主要是从后两个方面进行论述,指出对股票期权进行会计确认是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必然要求。第三节解决如何确认的问题,从会计要素的定义进行分析,详细说明了股票期权符合我国会计制度中负债和费用的定义和特征,得出结论,股票期权应当确认为负债而不是权益,确认为费用而不是利润分配,并且不应确认递延资产。第四节对股票期权的确认时间进行了分析,认为应当是服务期确认,服务期计量。第三章是股票期权的计量。第一节介绍了计量及计量属性的基本理论,并分析了现行的以历史成本为主导的计量模式,指出它并未排斥其他计量属性的应用。第二节把公允价值作为选择计量属性的标准,讨论股票期权哪种计量属性更公允,结论是在现行市价、可实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这三个可能的计量属性中,以后者最为公允。第三节结合中海油的股票期权实例,对内在价值法、最小价值法和公允价值法进行了分析,指出公允价值法是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具体化,是最公允的计量方法,着重论述了B-S模型的相对优越性和预期波动率的计算方法。第四节从股票期权激励与金融市场上的股票期权的不同之处出发,对B-S模型进行局部修正,一方面以预期期限替<WP=5>代期权期限以解决其不可流通和可能提前行权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原公式前加一个稀释系数以反映其稀释效应,从而得到最后的期权估价模型。第四章是股票期权的信息披露制度设计。第一节是对披露内容的一般性讨论,指出应披露关于股票期权的基本信息、会计处理方面的信息和稀释效应三方面的信息。第二节对披露中涉及的三个特殊问题进行了讨论,即应当分价内价外分别披露,应当披露预期波动率、预期期限和预期股利等信息,并认为稀释效应的披露标准和计算方法应当考虑已确认的期权价值的影响。第五章对我国建立股票期权会计处理规范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专门讨论。第一节研究了建立股票期权会计处理规范是否须修改我国现行会计框架的问题,主要从历史成本原则、客观性原则、会计要素定义几个方面进行论述,认为对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并未实质性地违背这些规定,因此不须修改现行会计框架。第二节对我国实际中的几种股票期权激励操作模式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分别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