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铜水套是一种用于冶金炉上的冷却设备,其突出特点是具有优异的冷却能力,有利于保护炉体和延长冶金炉使用寿命。本文利用砂型铸造方法制备了Cu/Ni、Cu/Monel水套材料,并分析了不同浇注温度下铸件界面的组织和性能;模拟了Cu/Monel水套不同铸造工艺下的铸造充型和凝固过程,并预测了可能产生的缺陷;采用三种雨淋式铸造工艺制备了尺寸为1058mm×300mm×76mm的Cu/Monel水套,分析了水套的组织和性能。主要结论如下:研究了Cu/Ni、Cu/Monel水套材料不同浇注温度下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浇注温度从1100℃升高到1300℃,Cu/Ni、Cu/Monel水套材料界面处的扩散层厚度增加,显微硬度增大,但剪切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1200℃浇注时,Cu/Ni、Cu/Monel水套材料分别获得了162MPa、199MPa的最佳界面剪切强度;相同浇注温度下,Cu/Monel水套材料的界面组织和剪切强度都要优于Cu/Ni水套材料,主要原因是Monel合金的熔点与Cu更接近,因而扩散熔合更充分。模拟了Cu/Monel水套六种不同铸造工艺下的铸造充型和凝固过程。结果表明:工艺Ⅰ(立浇底注式)、工艺Ⅱ(立浇反雨淋式)、工艺Ⅳ(平浇底注式)充型过程中易发生起伏、飞溅、紊流、涡流等现象,温度场分布不均匀,在埋管间存在温度偏低区域。工艺Ⅲ(立浇雨淋式)、工艺Ⅴ(平浇雨淋式)、工艺Ⅵ(平浇多孔雨淋式)充型过程平稳,铜液自下而上逐步充满型腔,且温度场变化比较平缓。工艺Ⅰ、工艺Ⅱ、工艺Ⅳ中铸件最后凝固区在冒口正下方及埋管间,虽然气孔缺陷数量较少,但在冒口下方及埋管间可能存在大范围缩孔缩松缺陷。工艺Ⅲ、工艺Ⅴ、工艺Ⅵ中铸件最后凝固区域位于雨淋孔下方,且处于铸件的表面处,铸件的埋管附近虽然存在集中气孔,但由于雨淋孔下方的补缩作用,避免了缩孔缩松缺陷的产生。研究了三种铸造工艺下Cu/Monel水套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工艺1(立浇雨淋式)、工艺2(平浇雨淋式)、工艺3(平浇多孔雨淋式)中铸件的无间隙率分别为94.5%、95.5%、98.9%;铸件心部位置的界面扩散层最厚,显微硬度过渡区最宽;三种工艺下铸件的最大平均剪切强度分别为175MPa、162MPa和189MPa,最小平均剪切强度分别为52MPa、47MPa和80MPa;对比分析三个铸件的组织和缺陷特征以及界面处的结合强度,工艺3获得的水套铸件综合质量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