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实验采用本地常见的四种蝌蚪: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斑腿树蛙(Polypedates megacephalus)、黑眶蟾蜍(Bufo melanostictus)和中华蟾蜍(Bufo gargarizans)蝌蚪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水生生物毒理学实验,如急性毒性实验、亚慢性毒性实验、生理毒理学和遗传毒理学实验技术研究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甲维盐,Emamectin benzoate)、高效氯氰菊酯(Beta cypermethrin)和百草枯(Paraquat)这三种农药对蝌蚪的毒害效应,以期了解这三种常用农药对农田无尾两栖类蝌蚪的毒性影响程度,为保护两栖动物资源、建立以两栖动物为指示生物的水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于黑眶蟾蜍和中华蟾蜍蝌蚪属于高毒农药,其96h的LCso分别为124.3μg/L和546.5μg/L;高效氯氰菊酯对沼水蛙、斑腿树蛙和黑眶蟾蜍蝌蚪属于剧毒农药,对中华蟾蜍蝌蚪属于中毒农药,其96h的LCso依次为0.734μg/L、0.137μg/L、20.84μg/L和1079μg/L;百草枯对斑腿树蛙和黑眶蟾蜍蝌蚪属于中毒农药,其96h的LCso分别为1207μg/L和2035μg/L。亚慢性毒性实验显示:高效氯氰菊酯对斑腿树蛙和中华蟾蜍蝌蚪体重、体长的增长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随着染毒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逐渐增强。而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诱导体长体重出现显著差异所需的处理组浓度逐渐降低。在生理毒理学方面:高效氯氰菊酯染毒后,会使斑腿树蛙蝌蚪组织中的LDH同工酶酶活则呈现出先升高而后恢复的趋势,且部分酶带缺失;EST同工酶酶活降低,酶带的迁移率发生明显改变。对三种蝌蚪CAT、T-AOC和GSH活性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低浓度对酶活性的显著促进,高浓度对酶活性的显著抑制。而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酶活性峰值期基本都提前出现,并有所下降。在遗传毒理学方面:微核实验结果表明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黑眶蟾蜍、中华蟾蜍蝌蚪和高效氯氰菊酯对斑腿树蛙蝌蚪血红细胞的微核及核异常有显著的诱导作用,随着染毒时间和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质量浓度的增加,处理组的蝌蚪微核率、核异常率显著上升。而在高效氯氰菊酯染毒实验中,随着染毒时间的增加,斑腿树蛙蝌蚪血红细胞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则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碱性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检测了高效氯氰菊酯染毒后斑腿树蛙蝌蚪血红细胞所受DNA的损伤,在同一染毒时间内,农药浓度越高,则细胞DNA损伤越严重。此外斑腿树蛙蝌蚪血红细胞拖尾率、DNA损伤程度与高效氯氰菊酯浓度间均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