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不同配比麻杏石甘汤水煎液、含药肠吸收液和含药肝细胞孵育液疗喘的主要差异性成分,探讨麻杏石甘汤主要有效成分在体内的移行与转化状况,并开展新型含药肝细胞孵育液的体外药效学实验的适用性研究;利用网络药理学预测麻杏石甘汤疗喘的潜在作用机制。为深入地麻杏石甘汤疗喘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理研究提供实验依据和理论参考。方法:1.较优配比筛选及水煎液疗喘的主要差异性成分研究:根据混料均匀设计表Un(ns-1)设计麻杏石甘汤不同配伍比例,采用临床煎煮方法制备水煎液N1-N13,以2%氯化乙酰胆碱+0.4%磷酸组胺等容积混合雾化建立大鼠哮喘模型,分别灌胃麻杏石甘汤不同配比水煎液(N1-N13组)、地塞米松磷酸钠溶液(阳性组)和生理盐水(正常组和模型组),记录大鼠引喘潜伏期,筛选较优配比。应用三重四级杆液质联用仪,通过SIMCA13.0对麻杏石甘汤水煎液中成分进行主成分分析(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PLS-DA),确定其疗喘的主要差异性成分。2.含药肠吸收液疗喘的主要差异性成分研究:采用临床煎煮方法制备水煎液N1-N13,采用离体外翻肠囊法制备含药肠吸收液N1a-N13a,同上法确定其疗喘的主要差异性成分,考察复方主要有效成分的吸收情况。3.新型含药肝细胞孵育液的物质基础及适用性研究:以N13a为对象,根据正交设计表L9(34)设计3因素、3水平试验,采用高效液相(HPLC)检测样本主要指标成分含量,进行方法学考察,确定制备工艺;制备各配比含药肝细胞孵育液N1b-N13b,同上法确定其疗喘的主要差异性成分,考察复方主要有效成分的转化状况;采用CCK-8法测定大鼠气道上皮细胞(RTE)的生长曲线,检测不同浓度磷酸组胺(His)对RTE细胞活性的影响,检测不同浓度的布地奈德、含药肠吸收液和含药肝细胞孵育液对His损伤的RTE细胞活性的影响,考察含药肝细胞孵育液体外药效学研究的适用性。4.麻杏石甘汤含药肝细胞孵育液和含药血清的比较分析研究:从体外药效学研究适应性和主要活性成分相对含量两方面,对含药肝细胞孵育液和含药血清进行比较研究。5.基于网络药理学的潜在作用机制研究: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筛选麻杏石甘汤的活性成分、对应靶点;采用Gene Cards数据库和NCBI gene数据库检索哮喘相关靶点,并与麻杏石甘汤对应靶点取交集;采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疾病网络与蛋白-蛋白互相作用(PPI)网络;采用DAVID数据库进行GO功能、KEGG通路分析。结果:1.动物整体实验表明,麻杏石甘汤水煎液各配比组对引喘潜伏期均有延长的趋势,其中N1组、N2组、N5组、N7组、N8组、N9组、N10组、N11组、N12组及N13组动物中引喘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或P<0.01),但N7的效果为最佳(P<0.01)。水煎液疗喘的主要差异性成分为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酸铵。2.麻杏石甘汤含药肠吸收液疗喘的主要差异性成分为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素、异甘草素、甘草酸铵。与水煎液一致。3.当BRL-3A细胞密度为1×105个/m L、细胞悬液:含药肠吸收液=1:12、孵育时间为10 min时,四种指标成分含量均最高,故选择该条件为含药肝细胞孵育液的制备条件。含药肝细胞孵育液疗喘的主要差异性成分为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素、甘草酸铵。与含药肠吸收液相比,缺少了异甘草素,可能是其参与了肝细胞代谢过程。RTE细胞正常生长,可满足后续实验需求。His浓度为1.6×10-2 mol·L-1建立RTE细胞His损伤模型,布地奈德浓度为8×10-4mol·L-1作为抗His损伤的阳性药给药浓度,麻杏石甘汤含药肠吸收液和含药肝细胞孵育液浓度均为10%作为抗His损伤的给药浓度。4.麻杏石甘汤含药肝细胞孵育液浓度为10%,RTE细胞抑制率最低(2%),含药血清浓度为30%,RTE细胞抑制率最低(39%),可见含药肝细胞孵育液对抗His损伤RTE细胞效果较好;麻杏石甘汤主要活性成分的相对含量在含药肝细胞孵育液中远高于含药血清。5.根据网络药理学检索和筛选,共获得麻杏石甘汤活性成分134个,对应靶点237个,哮喘相关靶点930个,二者交集靶点81个;GO条目187个,KEGG通路89个。其中靶点IL-6和EGFR度值较高,交集靶点多集中在PI3K-Akt、NF-κB、TNF信号通路上。结论:1.1.本课题确定了三种含药体系各自13种不同配伍存在差异性及主要差异性疗喘化合物,三种含药体系能够反映麻杏石甘汤主要疗喘成分在体内的移行和转化情况。2.本课题确定了新型含药肝细胞孵育液的制备工艺,该含药体系的体外药效学研究适用性良好,可用于中药的体外药效学研究。3.麻杏石甘汤有确切的平喘作用,网络药理学分析表明其疗喘具有多靶点、多环节的特点,并可为该复方的作用机制研究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