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在女性癌症中,乳腺癌及子宫内膜癌成为威胁女性健康的重要杀手,醋酸甲地孕酮是疗乳腺癌以及子宫内膜癌的主要药物。但由于醋酸甲地孕酮为典型BCS(Biopharmaceutics Classification System)Ⅱ类药物,其在水中溶解度低,导致其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差。将难溶性药物纳米化可以增大药物比表面积,从而提高其溶出速率及溶出度,改善药物在体内的生物利用度。本文分别采用自下而上法和自上而下法将醋酸甲地孕酮纳米化,并探讨实验条件对于醋酸甲地孕酮粒径的影响。并将得到的纳米粉制备得到成醋酸甲地孕酮混悬液并对其性质进行表征。同时在混悬液基础上制备醋酸甲地孕酮干混悬剂。主要内容如下:采用自下而上进行醋酸甲地孕酮纳米化,其中以丙酮作为溶剂,水作为反溶剂,甘露醇作为表面活性剂,在烧杯之中进行实验。分别探讨溶剂浓度、转速、溶剂反溶剂比以及甘露醇含量。通过单变量实验探究制备醋酸甲地孕酮微粉最优条件,最终制备得到平均粒径为1.5 μm的MA微粉。并探讨其它表面活性剂对于粒径的影响,分别使用HPMC与SDS组合以及HPMC与蔗糖组合,分别得到平均粒径为2 μm以及1.6 μm的微粉。并对三种微粉与原料药进行晶型以及体外溶出对比,发现微粉的晶型与原料药相比无变化,但结晶度明显减弱。而体外溶出实验可以看出,微粉溶出度可以达到80%,而原料药溶出度为60%,其溶出度提高。将所得到的醋酸甲地孕酮微粉制备成MA混悬液,并探讨了水溶液中CMC以及黄原胶浓度对于混悬液稳定性的影响。得到在黄原胶含量3 mg/mL,CMC含量为0.6 mg/mL时制备得到稳定的MA混悬液,其在室温下静置5天,无明显沉淀以及分层现象,并且混悬液上层浓度无明显变化。对得到的混悬液进行溶出度表征,实验结果表明,混悬液在210 min时溶出度为90%,相同时间下国内市售片剂为59%,混悬液相较于国内市售片剂溶出度有所提高。采用自上而下法进行醋酸甲地孕酮纳米化。分别采用定转子高速剪切法和砂磨法制备醋酸甲地孕酮混悬液,优化制备条件。使用HPMC与TPGS作为表面活性剂,分别可制备得到平均粒径为206 nm以及325 nm的醋酸甲地孕酮混悬液,醋酸甲地孕酮混悬液的静置沉降性以及再分散性均符合国家药典规定。体外溶出实验,表明其最终溶出度为98%,高于国内市售药剂的60%。利用人乳腺癌细胞(mm231)细胞对醋酸甲地孕酮混悬液进行细胞毒性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当醋酸甲地孕酮浓度为5μg/mL时,随着作用时间的增加,细胞存活率下降。2 h,12 h,24 h时细胞存活率分别为76%,60%以及53%。随着醋酸甲地孕酮浓度的增加其细胞存活率逐渐减小,当醋酸甲地孕酮浓度从5μg/mL变化到50μg/mL时,在作用两小时后,其细胞存活率从76%变化到45%。未加入醋酸甲地孕酮药物的水溶液其细胞毒性远小于混悬液,在相同条件下,混悬液细胞存活率为76%,为加入药物的水溶液细胞存活率为97%。进一步制备醋酸甲地孕酮干混悬剂并表征,干混悬剂晶型与原料药相比无变化,但衍射峰强度减小,结晶度减小。干混悬剂在水中分散形成混悬液,并静置3h后无沉淀分层现象。干混悬剂细胞毒性实验显示,干混悬剂加入2 h后随着醋酸甲地孕酮浓度从5 μg/mL变化到50 μg/mL时,其细胞存活率从97%下降到34%,随着醋酸甲地孕酮浓度的增加细胞毒性增强。当药物浓度为50 μg/mL时,随着干混悬剂加入时间从2 h增加到24 h,其细胞存活率从34%下降到21%,随着干混悬剂加入时间的增加,细胞毒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