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柚苷酶是由α-L-鼠李糖苷酶和β-D-葡萄糖苷酶组成的水解酶,可以水解天然糖苷类物质,生成许多重要的医药化工中间体。但是,由于菌种生产能力低、柚苷酶制剂价格昂贵,限制了柚苷酶的大规模应用开发。共培养技术作为一种新型发酵策略,能够有效提高目标产物产量,在生化、制药和食品工业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本论文通过优化发酵工艺提高柚苷酶活力,进而对真菌共培养发酵生产柚苷酶过程中的有机酸进行分析。首先采用平板透明圈法对共培养产酶菌种进行筛选,发现黑曲霉FFCC uv-11与根霉FFCC 3201共培养发酵产酶效果较好。进一步考查各发酵参数对共培养产柚苷酶过程的影响,获得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接种时间间隔36 h、接种量10%、黑曲霉FFCC uv-11与根霉FFCC 3201的接种比例2:1、发酵初始pH 5.5、共培养发酵时间72 h。采用此条件进行共培养发酵,柚苷酶活力最大可达733.19 U·mL-1,是未优化条件下柚苷酶酶活(330.00 U·mL-1)的2.22倍,β-葡萄糖苷酶酶活可达77.02 U·mL-1,是未优化条件下β-葡萄糖苷酶酶活(53.91 U·mL-1)的1.43倍。利用GC-MS结合HPLC法分析测定纯培养和共培养发酵产柚苷酶过程中的有机酸代谢情况。结果表明,黑曲霉FFCC uv-11纯培养时能够生成草酸、乳酸、乙酸和柠檬酸,根霉FFCC 3201纯培养时生成草酸、乳酸和乙酸,而在共培养发酵过程中只产生草酸和乙酸。同时,未优化条件下共培养发酵柚苷酶的酶活(330.00U·mL-1)分别是黑曲霉FFCC uv-11和根霉FFCC 3201单菌发酵的1.22倍和4.20倍,β-葡萄糖苷酶的酶活(53.91 U·mL-1)分别是两种单菌发酵的1.23倍和5.57倍。实验结果表明,在共培养发酵过程中黑曲霉FFCC uv-11与根霉FFCC 3201之间可能存在协同作用机制,从而改变有机酸代谢,进而提高发酵酶活。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柚苷酶共培养发酵过程、提高柚苷酶酶活、明确产酶调控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同时对推动柚苷酶工业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