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海岛型短纤维生产高级合成革已经成为国际人造革的发展趋势,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本课题旨在对水溶性聚氨酯加固的新型环保合成革工艺进行基础性研究。本文重点探讨各主要因素对合成革工艺的作用和影响。在工艺上,采用两条工艺路线,即“后减法”和“前减法”。研究的结果为:在“后碱法”工艺中,(1)失重率开始随着上浆率的增加而迅速变大,随后又缓慢的变大;(2)上浆率对于合成革的纵向强度影响不是很明显,其横向强度则是随着上浆率的增加,先变大,后减小至某一定值;(3)透气性开始随着上浆率的增大而变大,然后又逐渐变小;(4)弯曲刚度随上浆率的增大而变大;(5)基布失重率随PU浓度的提高而不断下降;(6)其强度随PU浓度的提高而不断增加;(7)合成革的透气性随PU浓度的提高而不断下降;(8)合成革的弯曲刚度随PU浓度的提高而不断增加;(9)随着碱的浓度的提高、碱的处理时间的增加、碱的作用温度的上升、浴比的增加,合成革的失重率均会逐渐增加;(10)合成革的强度随着碱的浓度的提高、碱的处理时间的增加、浴比的增加,先是逐渐变小,后来有所提高;(11)随着碱的作用温度的上升,其断裂强度会逐渐减小;(12)随碱浓度的提高、碱的处理时间的增加、碱的作用温度的上升、浴比的增加,其透气性先逐渐变大,后来又变小;(13)随碱浓度的提高、碱的处理时间的增加、碱的作用温度的上升、浴比的增加,其弯曲刚度均逐渐变小。在“前碱法”工艺中,(1)其失重率不随上浆率的变化而改变;(2)其断裂强度是随着上浆率的增加先迅速变大,达到一个临界值后迅速下降,随后又趋于某一定值;(3)上浆率的增大,将会降低其透气性;(4)弯曲刚度均随上浆率的增大而变大;(5)其失重率不随PU浓度的变化而改变;(6)其断裂强度随着PU浓度的提高而不断增加;(7)其透气性随着PU浓度的提高而不断下降;(8)其弯曲刚度随着PU浓度的提高而不断增加;(9)随着碱的浓度的提高、碱的处理时间的增加、碱的作用温度的上升、浴比的增加,其失重率均会逐渐增加;(10)其断裂强度随着碱的浓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小;(11)随着碱的处理时间的增加、碱的作用温度的上升、浴比的增加,其断裂强度先逐渐减小后又增加;(12)其透气性随碱的浓度提高、碱的处理时间的增加、碱的作用温度的上升、浴比的增加而逐渐下降;(13)其弯曲刚度均随碱的浓度提高、碱的处理时间的增加、碱的作用温度的上升、浴比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目前世界上生产合成革比较成熟的工艺是采用溶剂型聚氨酯作为胶粘剂。该技术的问题所在是其中的有机溶剂DMF有毒,对人体和环境均造成一定的危害。随着合成革技术的发展,发达国家开发了一种更优越的环保型合成革技术,这就是运用水溶性聚氨酯加固的合成革技术。其技术优势除了环保外,还在于加固工艺更加简化,更加有利于其产业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