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盆地是我国主要的产气盆地之一,发育有陆相和海相两套沉积体系。川西海相碳酸盐岩油气资源丰富而探明率很低。川西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关键是寻找优质储层。本文首先以地质资料为基础,结合盆地海相地层的地震响应特征以及工区内钻进资料,对本次研究区内的五口钻井制作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并进行地层层位标定。大邑三维工区内的这五口钻井都没有钻遇深层海相地层(大部分井完钻于须家河组二段),对这几口钻井进行层位标定是为了对深层海相地层的深度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本次研究区域内的深层海相地层层位标定则主要依靠过龙深1井的L2测线以及二维测线2582线引入。由龙深1井钻遇的海相地层特征以及盆地内各海相地层的地震响应特征,在本次研究三维工区内标定了上三叠统马鞍塘组底,下三叠统嘉陵江组二段,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一段底,二叠系上统顶,二叠系下统顶共五个海相层位,并进行相应的等T0时间构造图绘制。运用前陆盆地地质构造理论和断层相关褶皱方法以及结合工区内计算的相干体属性,进行构造样式解释及断层解释。工区内中央断块背斜区域过T3m(上三叠统马鞍塘组)层发育有6条逆断层。其中,大邑断裂走向北东方向,贯穿于整个工区,对研究区中部的断块背斜构造起着巨大的作用。大邑断裂发育很深,经过本区所有的海相地层,而其他断层大多属于局部断裂且大多终止于T1j2层(下二叠统嘉陵江组二段)。川西地区二叠纪到中三叠世主要发育镶边台地的沉积体系,主要发育有蒸发台地、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生物礁、台地边缘浅滩、斜坡、陆棚。结合盆地里的海相地层沉积相,再运用地震相分析技术对工区里的T1f1-T1f2层以及T2l4层进行波形分类地震相分析,得到该层的沉积相图。地震属性是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和地层含油气性等综合因素的反映。时间属性(如相干体时间切片)常与地质构造联系密切;地层岩性特征能很好的反映于地震数据体的振幅属性上;而频率和吸收属性往往对应储层的流体性质。在本研究区内对已划分的层位进行包括振幅类、复数道、相干、能量等属性的计算,并进行各种切片显示,以及进行储层有利区域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