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语阅读和写作,作为语言学习的基本技能,相辅相承,互相促进。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前提,同时,写作对阅读也有着促进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还是主要处于分离状态。在初中英语实际教学中,笔者发现初中生在面对写作任务时往往不知从何下手,感到英语写作一直是个大难题;同时,如何进行有效的英语写作教学也一直困扰着广大初中英语教师。本研究针对初中生面临的英语写作问题,探讨读写结合教学法是否能降低初中生英语写作焦虑,是否对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具有促进作用。基于Krashen的输入理论、Swain的输出理论、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Tobias的三阶段模型以及支架理论,借鉴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笔者尝试在传统初中英语阅读课堂中融入写作教学,以期通过实证研究方法探究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找到提高初中生英语写作能力的有效方法,为目前我国初中英语读写教学提出有益的启示。本研究采用实验班与对照班对比的实证研究方法,研究对象为笔者同时教授的两个平行班的81名初二学生,其中一个班为对照班,一个班为实验班。笔者在实验前后进行问卷调查,意在了解学生英语写作焦虑现状;收集与分析前测和后测的英语写作成绩,用以探究实验前后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发生的变化;在实验后期还通过访谈了解学生对读写结合教学的反馈意见。基于研究结果,本研究有两个方面的发现:首先,经过12周的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实验,实验班学生的躯体性焦虑、回避行为、认知性焦虑和总体焦虑在实验前后均存在显著的差异;实验班学生在实验后的写作焦虑程度明显低于实验前的焦虑程度,学生对英语写作更有兴趣和信心。其次,实验班后测作文平均得分为14.2375,对照班是11.5122,两班的均值差值为-2.72530。两班的英语写作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也就是说,读写结合教学法比传统教学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并表现在写作内容、写作语言和篇章结构三个方面。在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内容方面的指导,引导他们学会观察、学会感受生活、学会表达真情实感,充实写作内容。就语言方面而言,教师为学生搭建适当的支架,指导学生阅读时注意和讨论文本中的英语语言,讲授文本中出现的英语词汇、句式、句型和语法结构。另外,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注重文章体裁以及篇章结构的分析,指导学生发现和重视所读文章的连接词、关键词和主题句,并强调它们的作用和使用方法。本研究的启示是.:改变传统的读写分离的教学状态,把英语写作教学贯穿于阅读课堂和课外实际生活中;读写结合教学中,教师应帮助学生搭建脚手架,引导学生协作学习;写后评价和反馈必不可少,而且应该及时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