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IL-6共培养的神经元与术后睡眠剥夺的大鼠海马神经元炎性反应和超微结构变化的研究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rgin19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改良多平台方法(MMPM)建立大鼠脾切除手术后睡眠剥夺模型,以及体外用白介素-6(IL-6)刺激海马神经元建立模型,研究两者炎性反应和超微结构改变。方法:24只成年(6-7周)重200-220g大鼠施加干预前先适应7天,第7天随机分为四组,分组表示为对照组(Control组,n=6)、手术组(S组,n=6)、睡眠剥夺组(SD组,n=6)和术后睡眠剥夺组(SSD组,n=6)。第8天对S组和SSD组麻醉后进行脾脏切除手术。第9天采用改良多平台方法对SD组和SSD组进行为期24小时的睡眠剥夺。于术后第5天进行心脏灌注固定后开颅获取海马组织,用于后续进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使用ELISA测量海马中IL-6浓度。IL-6(10ng/ml)与海马神经元体外共同培养24小时,之后进行MTT实验、流式细胞学检查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分析大鼠海马组织IL-6浓度的变化、超微结构变化以及体外海马神经元细胞增值率、细胞凋亡情况、超微结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所有组均显示出更高的IL-6水平;与S组相比,SSD组IL-6浓度下降。透射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对照组中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膜完整、胞浆均匀、细胞器无损伤;在S组、SD组、SSD组,海马神经元呈现不同程度的线粒体肿胀、嵴紊乱、空泡化和内质网扩张,且S组神经元损伤程度相对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体外IL-6与海马神经元共同培养后,细胞平均增值率为73.53%,细胞凋亡和死亡明显增多,透射电镜下观察到海马神经元线粒体肿胀、嵴紊乱、断裂,外膜破裂和空泡化,内质网扩张,次级溶酶体增多,部分神经元染色质凝集、核破裂。结论:手术基础上的急性24小时睡眠剥夺可引起大鼠海马组织炎性反应下降。10ng/ml IL-6共培养的神经元与术后24小时睡眠剥夺引起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一致,且前者结构损伤更严重。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血管生成素样蛋白8(Angiogenin-like protein 8,ANGPTL8)水平以及血糖、血脂、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等指标,评价其与冠心病发病及冠状
目的:新辅助放化疗己经成为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治疗的标准方案之一。以往,通常选择在新辅助放化疗后6-8周开始进行手术治疗。近些年来发现肿瘤对放化疗的反应具有时间依赖性,适
目的:回顾性分析iASSIST智能导航系统辅助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TKA)治疗超重人群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与使用传统非导航手术技术临床效果的差异。方法:研究回顾性统计自2
目的:比较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前盆腔MRI、分段诊刮、宫腔镜下刮宫结果与术后病理符合率,探讨三种术前检查方法在子宫内膜癌宫颈间质浸润诊断中的价值。研究方法:回顾2015年1
目的越来越多地研究揭示,环状RNA(Circular RNAs,circRNAs)与癌症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参与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凋亡、浸润以及转移;此外,circRNAs较强的抗逆性、稳定性和疾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Primary 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儿童期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上以皮肤粘膜自发性出血、血小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和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
目的 探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血清C反应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水平及中性粒/淋巴细胞百分比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连续入选2017年1月至2019年5月于蚌埠市第三人民医院(简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aVR导联T波方向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市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
目的本研究旨在糖尿病高危人群中探讨不同家族史风险水平与糖尿病患病率之间的关联性,评估糖尿病家族史对胰岛素分泌功能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并运用一种无创方法在社区中老
目的本研究目的在于观察并比较水解乳糖牛奶和豆浆对绝经后妇女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影响,为指导绝经后女性从合理膳食、科学补充途径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