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日本近代文学史的一个高峰,白桦派不仅是日本大正时代重要的文学艺术流派,更是这一时代知识分子心灵史的写照。作家们通过对自我世界和社会生活的描写,表达了对社会、对自我、对人生的认识,展示了知识分子的内心世界。从社会文化视角对这一流派进行观照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本论文借鉴文学社会学和接受美学理论,将研究视野放在大正时代的特殊环境下,从白桦派成长的社会土壤入手,特别是着重分析社会思潮、社会审美要求对它的影响,试图揭示日本大正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探求日本社会转型期的文化演进轨迹。全文主体结构计四章:第一章 白桦派在迷茫的社会文化中求索。明治末年是一个思想迷茫的时代。知识分子在不断寻找着新的出路,而白桦派也加入了探寻的队伍中。根源于其特殊的阶级背景,并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他们逐渐形成了强烈的自我意识和人道主义思想。第二章 白桦派在昂扬的民主大潮中兴盛。一战使日本的经济飞跃发展,也使民主主义思潮昂扬高涨。而白桦派文学以反对战争、反对压迫、追求个性解放为创作主题,引导了当时的审美趋向,推动了民主主义运动,从而获得读者青睐也进入其创作的丰产期。第三章 白桦派在激荡的社会变迁中衰落。一战后日本出现经济危机,社会矛盾亦因贫富分化而日益严重,社会思潮随之发生变化。社会主义和超国家主义思想逐渐兴起,而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思想受到冲击。这导致文学审美要求的变化,民众艺术论、阶级艺术论、工人文学出现、评论界对超阶级文艺理论进行了批判。而白桦派仍然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而遭到批判;另一方面,这种社会文化的变动又导致白桦派内部的分化,并最终导致其衰落。第四章 评价与反思。白桦派虽然衰落了,但是它所提倡的人道主义精神却为以后的新思潮派及无产阶级文学所继承。但是二战期间,日本文学却偏离了这一轨道。直至战后,才重新回到对自我主体性的关照这一文学的根本问题上。余论。白桦派的兴衰之变对我们考察文学与社会的关系有很大的借鉴作用。通过对白桦派的解读,我们可以更好的看待今天的日本文学,也可以反观中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