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文明从夏代至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几个文明体系之一,她自然生发、独立演化、精深博大并延续至今,具有极强的生命力与凝聚力,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能够保存传统文化的火种并继往开来的国度。然而,回溯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可以看到:中国的历代王朝大都呈现出建立——兴盛——衰落——败亡的过程,其运行轨迹具有某种惊人的一致性,与之相似的是,中国古代文化也先后经历了兴起——蓬勃——整合——僵化的历程。中国古代文明为什么由初期的蓬勃万千落入了周而复始、裹足难前的困境?这与其文明本质——中国传统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密切关联。中国传统核心价值体系是一种以宗法为本位,以道德为主导,以事功为要求,以和谐为理想的价值观念体系。溯其源头,是因为:作为当时主体民族的华夏先民居于黄河、长江流域的农耕地带,在那里,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农耕经济的主导地位、严峻的生存压力,使得华夏先民们逐渐塑成了安土重迁的小农习性,产生了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宗法思想以及维系宗法思想的伦理道德观念,催生出追求“和谐”、“中庸”的社会文化心理,并在未来的历史演化过程中逐步转化为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念。我国从夏代开始进入文明时期,经过商、周的发展,逐渐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宗法、德行、事功、和谐观念。春秋战国是中国特别值得研究的文化繁荣期,在这段时期里,中国传统核心价值体系既有沿袭又有革新,并且经历了战国乃至秦汉时期一再整合的尝试。到了汉王朝时期,随着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建立和巩固,必然要求高度统一的价值观念体系。在这一情形下,汉儒董仲舒以先秦以来的儒家思想体系为基础,有机吸收了道家、法家、阴阳家的因子,提出一整套与当时统治相适应的思想体系,并不失时机的上书应诏从而为统治阶层所采纳运用,从此确立了封建时代皇权统治下的宗法专制,同时将儒家的伦理道德推广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在这一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核心价值体系初步形成。此后,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每一个特定历史时期的封建价值观念虽然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变动,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居于统治和主导地位的传统核心价值体系,对于我们的民族、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中国传统核心价值体系的主导和影响下,中华民族奠定了以“忠孝”为核心、以三纲五常为规范、以追求现世事功为特征、以人格境界升华为理想的价值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在汉代确立后,随之对中国文化、科技、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其所要求的等级森严的伦理道德秩序,更是笼罩中国传统社会达数千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