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就地城镇化”指的是不经过大规模的人口转移,在原有的农村地域完成的城镇化。就地城镇化在中国的城镇化道路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于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扩大内需有特殊的经济社会意义。江苏、河南是中国沿海和内地就地城镇化比较有代表性的省份。江苏省的就地城镇化发展较早,整体实力较强,在城镇化率和非农化率上都远远高于河南;河南就地城镇化近年来呈现出加速发展的态势,县域实力增强、建制镇数量增多、城镇化率和非农化率的增长速度都非常迅速。分析两省的就地城镇化,不仅能更好的理解就地城镇化发达地区、以及就地城镇化快速发展地区各自的动力机制,还可以通过对比,为内陆地区的就地城镇化发展提出意见和建议。 本文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从中心城市作用、非农产业发展、固定资产投资、对外开放、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和教育投资方面比较了河南江苏两地就地城镇化动力机制的异同,发现非农产业的发展是推动就地城镇化的根本力量;中心城市对于两地的就地城镇化都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江苏省的推动力度大于河南省;增大固定资产的投资比重可以较为显著的推动河南的就地城镇化,但是对江苏各县的影响并不显著;对外开放在江苏省就地城镇化进程中具有显著的作用,在河南省影响不大;最后,改善卫生医疗条件以及增加教育投资都会推动两地的就地城镇化。可以说,河南省就地城镇化的动力更多的来自内部,是依靠自身第二三产业的发展、以及高投资带动的就地城镇化;江苏省的就地城镇化动力则更加的外向和开放,省内中心城市、以及对外开放在其中扮演了更为重要的角色。 在内陆地区发展势头加快的宏观大背景下,就地城镇化又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力。如劳动力回流、沿海产业的梯度转移、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这些因素将给河南的就地城镇化带来新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