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现行的初中平面几何课程,在2001年进行新课程改革之前,它是作为独立的一门学科,与代数的教学完全分开,甚至有的学校是由两名教师分开进行教学。自2000年国家教育部颁布,200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第一版《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为——新课标(实验))[1]后,平面几何便与代数合二为一,合并为一本教材,单独由一名教师进行教学,新课标(实验)中将平面几何的部分做了大量的删减,对几何证明的难度要求也开始有所降低。这一改革引起了教育者们的很大争议,也瞬间成为了各界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在经过了十年的教育教学实践后,2011年7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又出版了由国家教育部再次修改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初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版)》(以下简称为——新课标(修订))[2J,针对平面几何部分的要求再次进行了修改,其中仍然保持代数几何合二为一的主体思想,而在具体的知识点要求上进行了修改,在内容上进行了调整。既然在这么多次的课程改革中平面几何的内容一直在进行修整,这其中一定是有原因的。因此,笔者认为对平面几何在课改中的变化进行深入比较研究与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篇文章主要是从时代的发展对达到课程标准对平面几何的目标谈起,分析平面几何的地位以及它的存在价值。在此基础上探讨平面几何的意义,它既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又能培养学生完整的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还为高中学习立体几何打好基础,为以后实际生活中遇到几何问题(如设计,建筑等)做好解决问题的准备。为了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多次课程改革中平面几何内容的变化,笔者先从数学教学大纲[3]与新课标之间的比较与研究开始,进一步比较教材之间的变化,主要比较研究的对象是1994年版的老教材[4]与2012年版的新教材[5]。然后笔者再通过自身五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课堂教学的角度来谈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实践新课标对平面几何要求,如何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实现新的教学模式。然后再转换到学生学习的角度,主要是谈学生在学习平面几何的过程中逻辑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创新能力是否达到了所能达到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