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亲水性海绵状呼吸过滤器PALL HME 80E (P1)、单纯疏水性折叠状呼吸过滤器PALL BB 25S (P2)、吸水性湿热交换材料及静电式疏水滤膜组成的复合型呼吸过滤器DAR 352/5805(D)、亲水性吸湿盐材料和疏水性电解质毡组成的复合型呼吸过滤器Vital signs 5708HEPA(V2)为代表,对P1、P2、D和V2呼吸过滤器进行液体渗透性测试和细菌滤过实验;并通过比较P2、D、V2和单纯亲水性吸湿盐呼吸过滤器Vital signs 5702 TMP(V1)四种不同呼吸过滤器在临床麻醉中对气道温度和气道压的影响,综合性评价不同类型呼吸过滤器在机械通气中预防呼吸道感染和保持气道温度的效果及是否对患者的呼吸做功产生影响,以指导临床合理、有效、经济的选择呼吸过滤器。方法:1用混合有血浆的生理盐水,以3 ml为初始剂量,每次增加1 ml对P1、P2、V2和D四种呼吸过滤器的滤过膜行液体渗透性测试;2建立模拟机械通气环路(远端接模拟肺,呼吸过滤器置于呼吸环路与模拟肺间)。将呼吸过滤器按种类分P1组、P2组、V2组和D组(每组18例),分别进行3种检测方法的测试(每种方法6例),依次为I:在呼吸过滤器滤过膜的模拟肺侧加菌液1 ml;II:加生理盐水11 ml后再加菌液1 ml;III:加生理盐水14 ml后再加菌液1 ml。均匀接种菌液后,麻醉机纯氧模拟机械通气至少3 h(潮气量设置为500 ml,气体流量为1 L·min-1),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浸湿的无菌棉拭子分别在①呼吸过滤器滤过膜的模拟肺侧;②呼吸过滤器滤过膜的呼吸环路侧;③呼吸螺纹管Y型接头处分别采样,孵育16~24 h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3选择2006年3月至2006年9月机械通气时间超过3 d的重症监护室(ICU)50例行气管切开的住院病人,随机分入P2组和D组,每组25例。呼吸过滤器连接在气管切开导管和无菌呼吸螺纹管Y型接头之间,使用24 h后,用无菌0.9%氯化钠溶液浸湿的无菌棉拭子分别在①气管切开导管内侧距离端口5 cm处;②呼吸过滤器滤过膜的患者侧;③呼吸过滤器滤过膜的呼吸环路侧取样,培养16~24 h后观察菌落生长情况,并进行细菌学分析。4选择2005年1月至2006年1月脑外科、胸外科和心外科气管插管全麻术后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分为应用PALL BB 25S呼吸过滤器组(P2组),未用呼吸过滤器组(O组)。对两组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进行比较。5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或盆腔手术患者75例,年龄18~65岁,体重50~80 kg,ASAⅠ或Ⅱ级,手术时间约3 h,除外呼吸系统疾患的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15例):P2组、D组、V1组、V2组和未应用呼吸过滤器组(O组)。记录各组气管插管后即刻(t1)、1 min(t2)、5 min(t3)、30 min(t4)和60 min(t5)的气道温度值。6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者60例,年龄18~65岁,体重50~80 kg,ASAⅠ~Ⅲ级,手术时间约3 h,既往无呼吸系统疾患及心力衰竭病史,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P2组、D组、V1组和V2组,记录应用呼吸过滤器前5 min(t′1)、应用呼吸过滤器后5 min(t′2)及术毕即刻(t′3)三个时刻的气道压值。7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进行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ˉ±s)表示,温度和气道压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组内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同一时间点的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液体渗透试验:P1呼吸过滤器随加液量的增加,测试液不断渗入滤过膜,在加入至12 ml时从膜对侧渗出;P2呼吸过滤器出现测试液在滤过膜的加液体侧不断蓄积,至12 ml时仍无液体渗入或渗出滤过膜;V2呼吸过滤器表现为首先是测试液渗入滤过膜,后出现蓄积,至12 ml时有部分液体渗入其疏水膜,但液体未从膜对侧渗出;D呼吸过滤器表现为测试液渗入其亲水性滤过膜,至12 ml时仍是液体渗入,而无液体渗入其疏水膜部分或从膜对侧渗出。2模拟机械通气后细菌培养情况:P1、V2、P2及D四组呼吸过滤器在采样点①细菌培养阳性率为100%,表明细菌接种成功。采样点②③的细菌培养结果:在检测方法I中四组均为0;在检测方法II、III中,P1及V2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为100%;P2及D组细菌培养阳性率均为0。3 ICU患者机械通气后细菌培养情况:在采样点①和②细菌培养的结果基本相似,包括呼吸道条件致病菌和呼吸道正常菌群,阳性率为100%。而采样点③细菌培养无菌落生长,阳性率为0。表明PALL BB 25S和DAR 352/5805呼吸过滤器具有较好的滤菌功效。4术后下呼吸道感染调查结果:P2组和O组感染率分别是1.0%、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不同呼吸过滤器对温度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O组)比较,P2、D、V1和V2呼吸过滤器组在气管插管后(t1)时刻气道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O组相比,P2、D、V1、和V2四组在插管后t2、t3、t4和t5时刻气道温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P2组相比,D组、V1组和V2组在插管后t3、t4和t5时刻气道温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插管后t3、t4和t5时刻,D组、V1组和V2组相互比较气道温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组内相邻两个时间点比较,均显示插管后t2和t3时刻与其前一时刻温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不同呼吸过滤器对气道压的影响:P2、D、V1和V2四个呼吸过滤器组在三个时刻的同一时点比较中气道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四组组内t′2与t′1时刻比较和t′3与t′2时刻比较气道压值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以PALL HME 80E为代表的单纯亲水型呼吸过滤器在保持其滤过膜干燥时可无细菌滤过,在其滤过膜被浸透时可造成呼吸回路的严重污染;以PALL BB 25S为代表的疏水型呼吸过滤器的滤过膜疏水性好,在干湿情况下均无细菌滤过;复合型呼吸过滤器DAR 352/5805的滤过膜具有同样的疏水性能,在干湿情况下也均无细菌滤过;而复合型呼吸过滤器Vital signs 5708 HEPA的滤过膜在膜干燥时无细菌滤过,但当膜积水增多造成呼吸道阻力增加时,则不能阻止细菌滤过。2 ICU患者的实际应用验证了单纯疏水型呼吸过滤器PALL BB 25S和复合型呼吸过滤器DAR 352/5805均有较好的滤菌功效。在全麻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情况调查中进一步显示了PALL BB 25S呼吸过滤器的滤菌效果。提示应用疏水性能好的呼吸过滤器能有效预防机械通气后下呼吸道感染。3全麻中使用呼吸过滤器均可达到保温效果,且具有亲水性材料的呼吸过滤器保温效果更好,有利于保护呼吸系统功能。4在机械通气中使用呼吸过滤器会增加一定程度的气道压,但气道压的实际测量值均在临床允许范围之内,基本不会增加呼吸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