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学生”是新课程的核心。高中数学课堂如何更好的响应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如何满足终身发展的需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使学生表达清晰、思考有条理,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态度、锲而不舍的精神,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解决问题、认识世界。这些都是我们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在高中数学课堂中引入“问题驱动”是一种很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堂教学模式。以问题解决为核心的问题课堂模式,更能促进学生的课堂参与行为和思维。教师提出的问题,作为任务驱动学生思考,动手操作,师生共同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融洽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温润而高效的吸收新知。于是,本文结合一些具体案例,阐述“问题驱动”理论在进入课堂的必要性。其中也谈到具体问题教学中问题设置的一些常见问题。例如:1.未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设置合理的问题情境。2.将重点转移到追求答案的圆满,急功近利,忽略过程。3.一味强调“生成”,意欲放手,缺乏教师适当的科学引导。4.给予学生的任务不恰当(指向不明或学生缺乏兴趣)5.对学生的差异性的忽视及疏于课堂管理等。6.不关注问题的系列化,没有形成有效的“问题串”。所以我的观点是,首先我们要重视问题的创设,问题提好了,便可以生成一个平台,若干个问题的有效串联,便是一个“生动”课堂。让学生动起来的“生动”课堂。也是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所以笔者捕捉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两个真实案例作为“问题串”教学的典型,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概念不同建构角度分析如何合理有效的开展问题链接,并给出常见的问题串结构,以帮助一线教师关于“问题串”对课堂的实际引领给出一定的框架,更利于课堂的建构与设计。“问题串”式的课堂教学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倡导教师用探寻和追求精神来思考“我今天要解决什么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首先要解决……。”当然,实际的课堂还存在很多差异,不同的学情,不同的概念,不同的课型,自然需要不同的问题设置模式,不能一概而论。也值得笔者进一步的在教学中摸索,如何更好开展“问题串”教学使得学生自主的学,快乐的学,并且学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