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家先后提出建设园林城市、生态城市、森林城市、公园城市等口号,目的旨在改善生态破坏现象,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城市森林作为绿色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环境质量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在森林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对森林绿色空间布局方法进行研究,增强绿色空间布局的合理性,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基础研究,明确森林城市和绿色空间相关研究理论及概况,在深入学习的基础上探讨森林绿色空间布局方法,提出协调适应、城乡一体、因地制宜、指标控制、动态控制五大布局原则。绿色空间布局的主要思路是处理好发展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寻找城市发展的精明密度,并通过指标控制引导绿色空间合理布局。总结森林绿色空间布局的基本流程,对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历史文化等关键要素进行梳理,并做好与相关上位规划的衔接。以问题为导向,制定合理的规划目标和理念,从建成区和建设区两个层面构建绿色空间生态网络。在建成区布局点状、楔状、带状、环状、网状等不同形态的森林绿色空间,增强城区绿色空间的系统性、连续性;在建设区运用“斑块-廊道-基质”原理布局绿色空间,加强区域间的生态交流。并结合案例分析提出绿色空间布局的四大策略,更好地指导森林绿色空间的建设。运用前文的研究结论指导凤阳县省级森林城市规划的实践,识别对凤阳生态安全有重要影响的绿色空间要素,通过对凤阳县森林绿色空间的分析明确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结合凤阳生态安全格局及文化特色,使凤阳森林绿色空间与各要素进行协同耦合。在宏观层面制定建设目标和规划理念;在中观层面构建森林生态网络,建设区以“山水辉映,绿廊穿梭,林水相依,城乡一体”的森林生态系统格局,形成“一核一谷,三区五廊,绿脉串珠”的建设区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在建成区打造“绿心嵌城、绿环绕城、绿水秀城、绿园缀城”的城市森林生态系统格局特色,形成“一山一区、三环一带、多廊多点、蓝绿交织”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在微观层面进行指标控制与引导,完善凤阳县森林绿色空间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