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痛风的患病率逐年增高。中医中药在治疗该病上有多种方法,如内服、外洗、敷贴等。但对于脾胃虚弱或长期反复用药者有一定的局限性,根据长期临床经验,我们将中药灌肠汤剂,改变剂型,制成栓剂,为痛风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和药物。目的:通过本研究,初步探讨痛风栓的制剂工艺,完成该制剂的抗炎镇痛实验研究,为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此药提供基本的实验室数据。资料与方法:1、利用多种检索系统,对痛风性关节炎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与复习,了解其中医研究及诊治的概况;了解中药栓剂的应用进展,为本课题提供理论依据。2、进行该组方药物规定的药材药学研究,根据组方药物的理化特性及痛风的发病特点与用药的便利性,通过多次预试验,改革痛风栓配方,确定该方规范而科学的制剂工艺。3、对痛风栓进行与功能主治相关的药效学研究:用角叉菜胶致炎大鼠足跖,观察致炎后不同时间内各组大鼠足跖肿胀度,了解痛风栓的抗炎作用;用醋酸注射小鼠腹部,刺激腹膜引起小鼠扭体反应,观察15分钟内小鼠的扭体次数,了解痛风栓的镇痛作用。结果:1、文献研究表明,目前各中医医家对痛风性关节炎病因病机的认识有各自的观点,但都与湿邪有关;在诊治方法上具有多样性,疗效均显著。中药栓剂历史悠久,应用广泛,具有其独特之处,对于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中药栓剂尚未发现。2、制定了该药的提取、浓缩、成型等一系列规范工艺,已试生产一批栓剂用于实验研究。3、痛风栓抗炎镇痛的实验研究表明:抗炎实验中,痛风栓高剂量组与基质组比较,在致炎后2h,大鼠右足趾肿胀度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在致炎后3h、4h、5h,大鼠右足趾肿胀度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01);痛风栓中剂量组与基质组比较,致炎后3h、4h、5h,大鼠右足趾肿胀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痛风栓低剂量组与基质组比较,致炎后4h、5h,大鼠右足趾肿胀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高剂量组的抑制率在各时段均高于中、低剂量组,而中剂量组的抑制率在各时段均高于低剂量组。痛风栓的镇痛实验中,该药的高、中、低剂量组与基质组相比,小鼠扭体次数极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01);小鼠扭体抑制率高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结论:确定痛风栓的制剂工艺简便,制成的栓剂稳定、保持了原方的疗效;通过与功能主治相关的药效学研究,证实痛风栓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且呈现量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