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慢性盆腔炎是妇科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中医药对其治疗具有独特的优势,各地也开展了大量的临床研究。但因中医临床研究在方法学应用这一关键环节仍较薄弱,临床试验的规范性较差,对中医药临床疗效缺乏客观、科学的评价,导致研究成果难以得到公认及推广应用。系统评价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研究方法,在中医药领域开展系统评价,有利于寻找有效的中医药临床治疗的药物、方法、技术、措施等,为未来的临床研究决策提供建设性意见,并有利于与国际学术界进行交流,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研究目的]系统、全面了解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在科研设计、实施及疗效评价等方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研究质量的总体水平作出评估;对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出较客观的评价。[方法]通过检索1989-2008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以及手工检索发表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文献,比较中医药与西药的随机对照试验,建立《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临床研究文献评价表》,对文献的一般情况、诊断纳入排除标准、疗效判定标准、研究方案设计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RevMan4.2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临床研究文献60篇。整体随机方法学质量低下,除2篇采用随机数字表的方法,占3.3%;9篇文献按照就诊顺序及时间的半随机,占15.0%;其余均未对随机方法进行描述。仅有1篇提及采用单盲,占1.7%。无一篇文献提及方案分配隐藏。对于组间均衡性描述,33篇文献进行部分的年龄、病程的组间基线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占55.0%。干预和治疗措施标准化和稳定性较好的有20篇,占33.3%。采用西医诊断标准的文献有56篇,占93.3%,纳入排除标准中,3篇有明确、合适的纳入标准,占5.0%;仅1篇有明确的排除标准,占1.67%。疗效标准方面,48篇采用明确的标准,占80.0%。统计方法中15篇事先确定了统计方法,占25.0%;20篇能从文章中判断出统计方法正确,占33.3%。1篇提及有失访病例,占1.7%。10篇文献提及随访,占16.7%。8篇文献报道了对不良反应的观察,占13.3%。纳入的19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对照组均采用西药疗法,其中3篇采用针灸疗法,10篇采用中药疗法,6篇采用中西医疗法。结果显示:针灸组:3个随机对照试验异质性检验:P=0.85>0.10,I~2=0%<50%,可认为无异质性;效应量合并的结果:Z=5.58,P<0.0001,有统计学意义。中药组:10个随机对照试验异质性检验:P=0.65>0.10,I~2=096<50%,可认为无异质性;效应量合并的结果:Z=9.08,P<0.0001,有统计学意义。中西医组:6个随机对照试验异质性检验:P=0.34>0.10, I2=11.7%<50%,可认为无异质性存在;效应量的合并后:Z=6.25, P<0.00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现有文献的研究结果经过Meta的初步分析表明,中医药治疗慢性盆腔炎有一定的疗效,但不能排除中医药与对照组之间疗效的明显差异可能与试验的方法学质量低有关。现有的研究结论未能十分令人信服,还有待于严谨设计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临床试验加以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