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翻译活动由来已久。当今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的信息交流给翻译理论提出了一个新的研究——非人类翻译,各种新理论也是层出不穷,机器翻译(MT)的理论便是其中之一。尽管MT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仍有人置疑MT的可行性。本文拟从数字化翻译标准入手,回答非人类翻译的可能性。全文分五章从五个方面对此做了探索性的研究。 第一章是背景介绍,主要介绍三个方面:简要的回顾当前翻译理论研究的现状;当前的数字化潮流;相关学科对翻译所做的研究(重点介绍了语言学、心理学)。 第二章重新定位翻译的实质。首先分析了人类语言的共性的成因,主要包括:1) 人类共同的生理特征 2) 人类赖以生存的相同的物资条件;3) 人类类似的相互关系;4) 人类语言或非语言符号基本相同的表现对象和内容和表现方式;5) 人类语言共同的的社会交际功能。接着重新定义翻译:广义上讲,翻译是指语言之间或语言与非语言形式之间的信息转换,其中社会功能是最终目标。狭义上讲,翻译是一种个人心理活动过程,所有的翻译标准、翻译技巧都必须通过这一心理过程得以实现。所以翻译被定义为,从某一来源(文字的,非文字的,视觉的,听觉的,人类的,非人类的等)接受信息并经分析和筛选后将其转换为可以让别的的信息接受者理解的方式的过程和结果。接着分析了人类翻译活动的心理语言学特征,包括从建立个人心理词库到词汇提取和言语行为发生的过程,并简要比较了英汉语言的词法和句法特征。然后,简要分析中国传统的以信、达、雅为代表的翻译标准的缺陷及成因,认为这种翻译标准实际上是一种理想境界,不能给翻译实践或评判以实质性的指导。 第三章分析了MT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首先简述了MT的概念,接着分析了MT难以实施的原因,包括语言本身的原因和计算机方面的原因。然后分析了MT中的直接翻译和间接翻译两种基本翻译方法。接着对人类翻译和MT进行了比较。最后,分析了几个有代表性的MT模式,包括RBMT,CBMT/EBMT,SBMT,PBMT,TBMT等并解读了几个典型的翻译软件,认为Verbmobile是最成功的翻译软件之一。 第四章对数字化翻译标准作了分析和介绍。首先定义了数字化翻译的概念。接着分析了数字化翻译标准的哲学基础。然后分析了数字化翻译的基本程序,指出数字化翻译的技术条件是 1) 一个心理词汇系统,类似于人脑储存的词库(不是按字母顺序或其他顺序的线性排列);2) 一套数学模型式的语法系统;3) 一套中介语系统,其最大的特点是所有词法语法项都有识别代码;4) 翻译所涉及的每种语言的写作系统。基于上述技术支持,数字化翻译的过程就只包括提取源语信息、转换为中介语和按目标语重新写作三个过程。接着做了两项示范性的英汉句子转换,证明该标准的可行性和展示实际操作过程。 第五章是初步结论。根据上述研究,得出三项基本结论:1) 实施数字化翻译标准的紧迫性;2)该标准的可行性,3) 该标准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