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发展,消费的普遍化使得消费行为从一种满足必要性需求的行为转变为一种带着符号性和象征性的行为。尽管经济学将消费视为理性人的经济行为,但消费并非是完全放任的自由行为,相反消费往往被其他力量所把持和操控。其中,消费异化就是这一问题的主要表现。对此,法兰克福学派、生态马克思主义学派、符号主义学派等西方消费异化批判理论在继承马克思的“异化思想”和“商品拜物教”的基础上,对消费异化展开深入的探究,并以此揭露资本主义借用消费主义对经济、政治、文化以及生态的隐形统治。基于消费异化批判理论的梳理之上,本文归纳出消费异化产生的四个主要原因:统治阶级的意志左右着消费的导向、丰裕的物质社会奠定了经济基础、消费主义文化兴起鼓励大众消费以及商家制造的虚假需求直接构成消费诱因。同时,消费异化具体则表现为炫耀性消费、盲目性消费和符号性消费三种形态。而这些消费行为都透露着消费异化脱离了消费的本质,并对消费者意识形态产生了一定的控制作用。此外,本文还对消费异化对于社会的操纵与控制的手段以及运作逻辑进行了分析,认为资本主义通过对商品的符号化演绎、颂扬,不断刺激着人的欲望神经,并营造出“平等”和“民主”的假象,成功地将消费异化力量成功内化,将消费者教化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忠实信徒。实际上,资本逻辑是内嵌于消费异化统治力的最终动力,鼓励消费是资本逻辑的必然要求,跨国公司在全球消费市场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其资本扩张是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利益服务的。作为一种日常生活方式,消费本身具有生活必需性、操纵隐蔽性、满足幸福直接性等特征,因而推行消费主义不可避免地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维护统治的工具。本文从经济维度、政治维度、文化维度以及生态维度四个方面详细阐述消费异化如何进行隐形统治:经济上,通过刺激商品交换和资本流动的积累循环衔接实现资本积累的再扩张,并借助全球化将商品过剩危机压力分摊给别国;政治上,消费异化赋予商品新的符号意义,成为新的社会层级划分的标准,并使得民众沉浸于消费之中日愈丧失批判精神,从而减少了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不满;文化上,经济全球化使得西方的文化产品、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实现了在全球范围内的推广,因此消费主义在造成文化消费同质化的同时,还冲击着发展中国家的传统文化和社会生活;生态上,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求导致人们加剧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且消费异化的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更是造成了更大规模的生态失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