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攻击性行为、自尊及认知的关系,从外显和内隐两个方面认知对攻击和非攻击性个体进行差异比较,为有效地开展攻击性个体干预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安徽、云南、广东、黑龙江、湖北五省15个城市抽取儿童青少年共23904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中国修订版攻击性问卷(Buss-Warren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BWAQ)和Rosenberg编制的自尊量表(Self-esteem Scale, SES)进行研究,探讨外显攻击与自尊关系。根据AQ总分,选取第95百分位数以上的个体作为攻击倾向组,在平均得分及以下的个体作为正常组,应用内隐联想测验(Implicit attitude Test,IAT)和华文认知能力测验(Chinese Cognitive Ability Scale,CCAS)测试并比较两组被试的外显和内隐认知特点。结果1、23904名调查对象中,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检出1242人,检出率为5.20%,不同性别、不同年级间均无显著差异(P>0.05)。2、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特点:①男生在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敌意维度及攻击总分上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P<0.05);②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敌意四个维度得分及攻击总分在小学、初中、高中差异显著,攻击性均随年级升高而增强;③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与学校风气、社会风气、父母教育态度一致性、自我外表满意程度、母亲文化程度、朋友个数、是否独生子女等均有关系。3、儿童青少年自尊特点:①男生自尊得分显著高于女生(P<0.05);②小学生自尊得分显著高于初中、高中学生,但初中、高中学生自尊得分差异不显著。③儿童青少年自尊在是否独生子女、父母文化程度、个体与同学及老师关系、个体对自我外表满意程度等人口学特征均有显著差异(P<0.05)。4、自尊与身体攻击、愤怒、敌意及攻击总分均呈显著负相关,自尊与言语攻击正相关且有显著差异(P<0.01),而与间接攻击无显著相关。5、攻击倾向组及正常组在内隐联想测验中不相容联结均大于相容联结,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6、攻击倾向组及正常组在华文认知能力量表中仅在空间/计算上差异显著(P<0.05),其余认知维度均无显著差异(P>0.05)。7、儿童青少年攻击总分与IAT测验结果及华文认知能力量表的总智商均无显著相关(P>0.05)。结论1、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和自尊在性别、年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男生较之女生,更倾向于采取身体、言语攻击的表现形式。攻击总分随年级增高而增加,男生自尊高于女生,且男女生自尊均随年级增高而降低。2、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和自尊均与家庭环境、学校风气、同伴关系明显关联。3、儿童青少年攻击行为的内隐认知和外显认知是相互独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