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的翻译将翻译视为简单的语言转换,侧重于源语文本向译语文本的语言转换。然而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翻译理论研究出现了从语言到文化的转向,将翻译的研究层面拓展到诸如社会、政治、意识形态等领域上来。90年代韦努蒂提出了抵抗式翻译理论,该理论批判了以往在翻译中占主导地位的归化翻译策略,提倡用异化翻译策略,彰显源语文化的异质性,抵制民族中心主义和文化自恋,提倡文化平等,保护文化多样化,促进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双城记》是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作品,该小说讲述了18世纪英法社会现状,反映了英法诸多方面的文化习俗,中国读者通过阅读《双城记》可更好地了解18世纪英法社会及文化。本文主要对张玲、张扬《双城记》译本中文化词汇的翻译进行评析,经前期研究发现两张《双城记》译本中大部分文化词汇的翻译恰到好处,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展现源语异质文化及语言特征;二、展现源语异质文化;三、展现源语异质语言特征。同时,笔者也发现两位译者对《双城记》中部分文化词汇的翻译,也有处理不当的地方,主要问题有三:一、扭曲源语文化意象;二、漏译部分源语文化意象;三、完全省去源语文化意象。基于此笔者以韦努蒂的抵抗式翻译理论为指导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即:纠正扭曲的源语文化;补充部分漏译的源语文化;还原丢失的源语文化。笔者认为,译文中的异化翻译保留了西方文化的异质,突出了西方异域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差异性,译者通过注解等方式对文化词汇的翻译进行补充说明,弥补了异化翻译对中国读者造成的困惑和误解。与此同时,笔者对译文中部分未能体现异质文化特征的翻译进行纠正,以期为英语异质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以及实现中西文化多元共生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