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伟大的精神创造。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日趋衰败引起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文化生态学是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的理论工具。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是一个有机的生态过程,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怀梆为个案,试图通过对怀梆生存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的考察,以及其内部运作机制的研究,了解怀梆发展的规律,继而为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的普遍规律提供参考,为相应的保护提供帮助。
怀梆是流行在古怀庆府地区(今河南省焦作市为主)的一个古老剧种。它的演唱风格粗犷豪放,剧目丰富,内容贴近生活,曾深受当地群众喜爱。怀梆产生于明末清初,清乾隆以后逐步走向成熟,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初期是怀梆发展的鼎盛时期,当时怀庆府及其周边地区曾有五百多个怀梆剧团。五十年代之后,怀梆逐步衰败,目前其发展已经相当困难,有失传的危险。通过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发现,怀梆的发展与怀庆府独特的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怀庆府北依太行山、南临黄河,地理环境非常优越,自古就有“豫北小江南”之称。这里的粮食、“四大怀药”、竹子等丰富的物产以及重要的交通枢纽位置,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为怀梆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怀庆府传统的社会生活是怀梆发展的重要基础。当地生活中大量与戏曲有关的民俗及发达的民间信仰所带来的多种多样的祭祀活动,对怀梆的发展发具有更直接的推动作用。怀庆府相对独立的地理环境使这里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文化圈,即“怀文化圈”。怀文化圈中多样共生的民间文艺为怀梆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民间艺术间的共生与竞生促进了怀梆的迅速发展。传统怀梆戏班的良好发展依赖于其长期发展所形成的良好生态机制。来自于民众审美需求、生活习俗、演出收益等多方面的动力是戏班发展的重要保证。戏班的类型不同其运作模式和动力构成也不尽相同。传统戏班严格的传承制度保证了怀梆的有效传承。怀梆的衰败,究其原因,是环境变化的结果。近几十年来,怀庆府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社会生活急速改变,民间艺术的种类不断减少,人们的艺术精神逐渐衰弱。环境的巨大改变破坏了怀梆的生存基础,损害了怀梆的生态机制,导致了它最终走向衰败。怀梆的发展过程很典型地说明了环境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中的重要性。今天要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应该从维护和优化它的生态环境入手进行整体性保护。具体地说,就是要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保护相应的生活基础,加大投入的力度,保留必要的文化空间,维护具体的自然环境等等。